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正处于创新变革状态,若不能积极与时俱进,解决信息技术教育难题,则会对初中生日后发展、信息技术掌握及运用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甚至会妨碍初中生获取更多知识与技能,影响其未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需抓住教育创新变革的时机,积极进行有效教育变革,提升信息技术教育效果。在实际进行课堂教学期间,教育工作者还需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帮助初中生树立更积极、更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积极培养高素养人才,不断提升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教育工作者需将核心素养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通过课堂教学积极展开高效教学,为初中生创建更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提升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关键词:初中 核心素养 高素养人才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DOI
21世纪是一个高速发展时代,伴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为应对知识经济社会、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进行的一次教学改革,且成为各国教育领域的重点关注内容。学生核心素养如今是全新的教育目标,推动着各学科教学方式改革[1]。教师应对学生采取针对性学科教学指导,开展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教学,从而达到培养、提升核心素养的目标[2]。现如今初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考考试学科之一,这一变化引起了教育领域与学生、家长的关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属于初中必修学科,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信息技术成为帮助学生进行终身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工具,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学科。为充分发挥该学科的实际作用,教师应在现有教学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信息知识、信息技术、信息意识及应用能力。现如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相应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难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达到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信息素养的目的,成为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重点研究问题。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1.信息技术意识
在该学科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准确引导学生充分掌握该课时涉及的信息技术知识、相关流程、操作技巧,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应用相应信息技术获取资讯及信息,并利用信息技术对获取的资讯信息进行加工、储存、发布、传递等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形成正确信息观念。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层面准确判断相应信息来源、信息意义与信息形成过程等。
2.数字化能力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具有密切关系[3]。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需充分了解数字化时代的特点,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期间充分考虑数字化时代特色,积极应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清晰直观地展现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促使学生自动开始学习、分析,帮助学生早期接触数字化技术,提升学生的数字化技术掌握能力。在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及技能水平显著提升后,教师可结合课时数量与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数字工具或是数字资源分析问题、探究观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一流程可有效激活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可全面提升其信息技术素养、数字化技能水平。
3.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一种逻辑性及抽象性比较强的概念,具有极强的自动化特点[4]。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期间,学生必须充分掌握相应理论及概念,积极主动采用相应算法及技术分析问题、理解人分类行为、进行软件/系统设计。教育工作者需充分认识到计算思维和信息技术素养、核心素养的相关性,积极结合实际情况设置相应任务与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训练,不断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应用计算机进行现实世界模拟,主动探究分析、解决实际存在的生活、社会问题。
4.信息社会责任感
教育工作者需积极分析信息技术和社会的相关性,充分明确信息技术中存在的社会性[5]。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准确掌握网络应用方法及健康上网方法,让学生具备网络信息准确筛查能力,让学生能够正视一些网络负面事件,比如网络暴力以及网络舆论等等。考虑到网络事件会对学生三观造成严重影响,教师还需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积极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与责任意识。比如,定时进行信息技术比赛、信息技术黑板报以及信息知识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应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对法律法规、文明社会、道德规律等方面的认知及理解。
5.数字化学习及创新
我国如今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工具及数字化工具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所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了新的要求。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养人才,帮助学生未来尽快适应社会,教师需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技能与数字化学习能力。数字化学习主要指学生积极利用数字化工具及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过程、学习资源有效管理,更好更快地完成相应学习任务。若学生具备相应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则可更好更快地适应现代化学习环境,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应用数字化资源与数字化工具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具备相应数字化能力,还可在学生应用数字化技能期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策略

1.科学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在现代化背景下,教学工作者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主动调查其生活状态,将日常生活作为信息技术教学重点内容,打破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限制。教师需积极应用互联网搜索和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还可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及事件作为教学内容,或是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将生活作为教学切入点,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才能增强信息技术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相关性。教育工作者带领九年级学生学习上册“算法与流程图”的时候,需提前整合计算机算法的概念、特点、应用计算机解决相应算法问题的相关步骤等内容,将既往知识作为教学切入点,让学生进行算法与流程图教学。教育工作者需提前制作教学PPT,通过幻灯片为学生展示不同流程图的各种常用图形,向学生直观清晰地展示流程图制作方法。教师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外出旅游、打电话等多种事件,让学生分析这一过程,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与工具绘制相应的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流程图分析日常生活中复杂问题与抽象问题,培养、锻炼学生的流程图观看、分析、绘制技能,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流程图,能够自然将语言转变为流程图,有效分析各个问题。但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教学内容有一定难度,教育工作者还可结合学生学习情况,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鼓励学生和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学习从其他角度分析问题,达到集思广益、弥补个人不足等目的。
2.提高教学活动体验
教师应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期间积极举办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应实践活动,可促使教育工作者早日达成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必须活学活用,将所学知识转变为实践技能,才能达到该学科的教学目的,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考虑到过分专业或抽象的教学实践活动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育工作者在设计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需将抽象复杂计算机知识和日常生活进行有效联系,或是选择日常生活中与计算机相关的真实案例,举办相应教学实践活动并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无疑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实际运用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期间,教育工作者需选择相对好理解、比较简单的计算机实例处理情况作为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能够迅速在活动中吸收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能。若教育工作者始终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教材知识塞入学生的脑子中,而忽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只能达到传输知识这一教学目标,并不能让学生掌握相应信息技术技能。所以,教育工作者需积极进行深度思考,充分认识到传统灌输式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分析学生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需求,帮助学生达到相应学习目标,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教育工作者在带领学生学习“文字处理”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图文混淆”为例,让图文知识和日常生活情景进行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该章节内容。在教学实践活动期间,教师可结合教学知识,将其与生活情境进行有效结合,并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达到情境重置目的,让学生在该情境中进行学习,依次完成知识梳理、知识转换、知识操作、实践操作等活动。在这种真实学习体验下,学生的学习感受发生了极大变化,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学生会更主动地接收相应学习内容,主动掌握相应信息技术,充分感受计算机知识的文化内涵,最终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3.科学布置教学任务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之一是计算思维,若要实现计算思维有效培养及提高,则需构建更理想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教育工作者需认识到计算思维培养对学生学习效果提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积极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培养重视度,从而学生可及时应用计算机处理更多界定问题。同时教师还可积极锻炼学生的信息资源获取、分析、处理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但计算思维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培养出来的,教学工作者需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时间,制定周密的培养计划,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因此,教育工作者需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科学设计教学任务,鼓励学生抱着完成任务的目的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及技能,参与到相应信息技术活动中,将所学知识转变为技能。通过各个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学生可产生熟悉感,逐步形成计算思维,并在学习期间主动应用计算思维解决相关问题,持续提升其计算思维水平。比如教育工作者在带领学生学习“编辑表格”这一课时,需让学生明确表格的各项高级功能,并让学生了解各项功能的实际应用方法与应用技巧。考虑到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教师可布置相应的表格整理任务,将原始表格发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内容,学生则利用计算机在相应软件上进行操作,结合任务内容处理表格,最终解决问题。
4.充分利用数字资源
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和数字化技能存在密切关系,数字化学习及创新是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针对这一目标,教育工作者需带领学生熟悉各项信息化工具与数字化工具,尽早进入数字化学习状态,积极通过数字化学习有效解决教学资源短缺、教学内容不全等多种问题,帮助学生共享教学资源。教育工作者需以身作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发挥其榜样作用,鼓励学生熟练掌握数字化学习手段,积极应用数字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现代化背景,掌握现代化学习方法与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可将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期间利用浏览器搜索计算机病毒软件和计算机恶意软件,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概念。教师还可将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网络安全事件与案例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积极分析,明确计算机病毒导致的信息泄露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5.灵活使用新型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综合学科,而且其内容数据、抽象性、应用性都比较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应用多种新型教学方式。一般而言,信息技术学科常用的新型教学方式有主题式、开放式、合作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主题式教学注重生活应用类主体,从学生身边生活中选取学生喜爱的主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从教学内容为核心,引入不同的主体进而展示相应的知识内容;开放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立足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而挖掘学生潜力;合作式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配合和协作,在互相帮助中探索相应的知识,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情境式教学则注重调动学生兴趣,而且在情境主体的选择上要贴合学科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有效锻炼学生信息能力。

结语

现今教育领域要求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主张让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积极优化现有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