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有效的写作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对学生的情感、审美等方面的素养进行培养,激发学生对汉语文化的热爱。但是在以往的教育体系中,教师大多按照“照本宣科”的原则,要求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知识,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并不重视,这也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受到限制。基于此,本文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究几点培养小学生书写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书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DOI
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而且对于学生的身体发育也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如果学生的书写姿势不正确,会导致学生脊椎、腰、手、眼等部位的发育受到影响。纵观现代小学生的发展情况可知,小学生近视眼的比例逐年上涨,导致此种情况的原因不仅与电子产品的使用有关,还与学生的书写姿势不正确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发育均有积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书写习惯培养的意义
1.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
“字如其人”是我们老生常谈的一句话,从一个人的书写上,我们就可以分析出其的品质,如果一个人的字写得比较好,证明他的性格较为温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也通常非常认真,且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相反的如果一个人写得字不好,那么其对生活也常过于随意,性格也偏向激烈的类型。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正处于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培养其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塑造其良好的品质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因书写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学生只有具有耐心、恒心,日复一日地坚持才能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在此过程中自身的品质必然会得到提高[1]。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不是在短时间可以实现的,教师需要长时间对学生进行锻炼,鼓励学生坚持,在不断锤炼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长时间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对于整个科目的学习态度也会更加的端正。此外,在不断书写的过程中,学生会从最初的浮躁,发展到不骄不躁,对于书写也会更加执著。
3.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汉字文化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国的汉字文化经过了多次演变,具有独特的魅力。在培养学生书写能力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对我国经典的汉字文化进行学习,这是因为汉字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加学生对祖国汉字文化的认同感。这种教育的价值远胜过书写本身。
总体来说,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书写习惯进行培养,不管是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还是对学生素质、品格等方面的发展均有较大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策略
1.规范学生的书写姿势,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过程中,规范学生的书写姿势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学生在日复一日的书写练习中,均用错误的姿势进行书写,不仅无法达到书写的效果,还会对学生脊椎、腰椎、视力等方面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初期,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对错误的书写姿势要及时地纠正,并且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强化监督职责,让学生在做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也要采用正确的书写姿势,长此以往,让学生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正确握笔姿势是“用食指和拇指捏着笔,用中指拖住笔,笔杆要躺在虎口部位,手指尖距离笔尖大约为3厘米,笔杆与纸张的倾斜角度约为60度。”学会正确拿笔后,学生还要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书写人的头部要端正,身体自然地向前倾斜,眼睛与桌面的距离约为一尺,双臂自然下垂,左右撑开,并保持适当的距离,用左手按住纸张,右手握笔书写[2]。书写人的身体要直,并且处于放松的状态,两脚放平,并且自然地分开,这样会更加地平稳。当然,为了将这些较为枯燥的书写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可通过图文的方式来对知识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具体地学习正确的书写姿势,为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2.强化鼓励作用,增强学生书写的信心
不管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普遍认为书写练习具有较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普遍缺乏书写的信心。针对此种情况,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还需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引导,鼓励积极,增加学生书写的信心,进而积极地参与书写练习,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本文认为,在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进行书写,对于增加学生书写的信心有较大的作用。而适合小学生的情境较多,教师可结合语文实际的教学内容来对情境进行有效的创设,将书写练习与语文教学进行密切的联系,在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同时,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例如,人教部编版中有很多故事具有激励的作用,如《精卫填海》的故事中,尽管精卫知晓自己的力量很弱小,但是仍然坚持,叼着树枝填满大海;《大禹治水》中大禹为了治水,直到30岁才结婚,且婚后不久就与妻子和亲人告别,治水长达十余年,三过家门也没有来得及回家看一眼。这些励志的故事均可以作为鼓励学生的方式,让学生知晓坚持、努力、不放弃的重要性,增加学生书写的信心[3]。
3.适当采取强制措施,约束学生进行书写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各方面的发展均存在不足,这就会导致学生自身的约束能力较差,在课堂学习时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书写,但是在课下常无法坚持进行书写练习,这样也无法养成学生的书写习惯。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采取一些适当的强制措施,约束学生进行写作,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例如,教师可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书写,并且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作业中存在的不足,如果发现好的作品也可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展示,对于存在“应付”态度的学生,教师也可进行适当的批评,并进行课堂补充写作,促使学生养成每天书写的习惯。当然,“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教师不能给学生预留过多的家庭作业,这就需要教师要对书写的数量进行适度的设计,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4]。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完成书写作业的兴趣,教师还可组建书写监督小组,小组成员可包括教师、学习委员、语文课代表、班长等,让监督小组对全班学生的书写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并且将最终的监督结果汇报给老师。当然,监督小组的成员并不是固定的,当某个学生书写质量取得进步时,也可成为小组的一员,大家互相监督,共同发展。
4.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更是其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这样学生才会产生主动书写的欲望。具体分析来说,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差,对于故事、竞赛等类型的教学活动更有参与的兴趣,教师可从这些教学手段入手,开展书写教学活动[5]。
(1)融入书法家故事,感受书写的魅力
在我国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大家,如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等,这些书法家背后的故事对于启迪学生书法兴趣有较大的作用。在这些书法家中,小学生对于王羲之非常熟悉,教师在教学中就可将与王羲之有关的书法故事融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书法的兴趣。
老师:同学们,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非常著名的书法家,其的主要代表作就是《兰亭序》。王羲之对于书法非常痴迷,每日都勤加练习,从不懈怠,这就有了“清水变成墨池”的故事。你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学生:大声回答想听。(与刻板的书写相比,学生对听故事更有兴趣。)
老师:王羲之的家中有一个池塘,王羲之每次练完书法后都会在池塘中清洗自己的毛笔,久而久之,门前池塘中的清水就变成了墨汁的颜色,所以人们就将这个池塘称之为墨池。”我们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王羲之对书写认真和刻苦的态度。我们每一人都要学习王羲之刻苦练习,认真的态度。
(2)开展书法竞赛,激发学生书写兴趣
小学生对于竞赛类游戏有着天生的热爱,在竞赛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勇争第一,积极参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这一特点出发,设计有趣的书写竞赛活动,让学生为了赢得比赛,充满书写练习的热情。例如,教师每周一举办一次书法竞赛活动,获得前三名的作品可以在全班,甚至在全校的公告栏中进行展示,并获得相关的奖励。但是作品质量最差的也要进行适当的点评,鼓励其继续努力。当然,为了持续保持学生书写的兴趣,教师需要创新比赛的类型,如“限时书写”“握笔姿势比拼”“书法接龙”等,让学生在竞赛游戏的影响下,积极主动地进行书写练习,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6]。
(3)应用多媒体辅助工具,给学生视觉冲击
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是现代教育体系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手段,因多媒体工具价格低、作用广泛等特点,普及度较高。在进行书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应用多媒体工具,从视觉、听觉等多个层面给学生带来冲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书法的美感与魅力。多媒体教学法可以与故事教学、竞赛教学法等进行联合使用。如在讲授王羲之的故事时,为了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教师可收集关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然后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鉴赏,感受书法的魅力,产生书写的兴趣。当然,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更多书法家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
5.发挥榜样的作用,激励学生坚持书写练习
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可塑性较强,非常善于模仿。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将书好的老师甚至是同学作为榜样,激励学生坚持书写,逐步提高自身的书写能力。此外,具有较强的书写能力是语文教师最为基本的素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需重视提升自身的书写能力,与学生共同进行书写练习,这样教师的书写习惯就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书写能力,在黑板、作业本中写出漂亮的文字,会让学生产生敬佩之心,对于教师产生崇拜心理,这时教师再发挥自身的榜样力量,会让学生的书写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教师也可发挥学生的榜样力量,在整个班级中必然会有一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且书写能力较高,教师可发动这部分学生的牵头作用,对其他的学生进行积极影响,以点带面,促使全班学生都养成坚持书写的习惯。
6.科学评价,重视激励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还需重视教学评价,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知晓自身的不足,明确书写的重要性。当然,教师的评价必须要以奖励为主,如果只是刻板地对学生进行批评,不仅会打消学生书写的积极性,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而为了消除学生对评价的抵触心理,教师可设计多样化的评价主体,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相评价、教师或者家长点评等方式进行评价,让学生享受书写评价的过程,这样学生对于不好的评价结果也会更容易接受,进而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书写练习。
(2)评价形式的多元化
因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在对学生书写结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采用多样化评价的方式,不能只用“字写得真好看、很规范、进步很大”等简单的形式进行评价。教师还需丰富自身的评价语言,从多角度对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书写姿势、握笔姿势、整体美观性等多方面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学生的书写水平。此外,教师也可通过多样化的书写活动来对学生书写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考查,如教师可组织开展“书法作品展览”“书法作品照片征集”等活动,通过公开展示和对比的形式,量化学生的书写学习成果,这样可以在无形之中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并能在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书写的信心。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会让其终生受益。当然,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持续创新书写教学的方法,并从多角度出发保持学生的书写兴趣,增加学生的书写信心,只要持续坚持,必将能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为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书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DOI
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而且对于学生的身体发育也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如果学生的书写姿势不正确,会导致学生脊椎、腰、手、眼等部位的发育受到影响。纵观现代小学生的发展情况可知,小学生近视眼的比例逐年上涨,导致此种情况的原因不仅与电子产品的使用有关,还与学生的书写姿势不正确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发育均有积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书写习惯培养的意义
1.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
“字如其人”是我们老生常谈的一句话,从一个人的书写上,我们就可以分析出其的品质,如果一个人的字写得比较好,证明他的性格较为温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也通常非常认真,且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相反的如果一个人写得字不好,那么其对生活也常过于随意,性格也偏向激烈的类型。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正处于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培养其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塑造其良好的品质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因书写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学生只有具有耐心、恒心,日复一日地坚持才能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在此过程中自身的品质必然会得到提高[1]。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不是在短时间可以实现的,教师需要长时间对学生进行锻炼,鼓励学生坚持,在不断锤炼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长时间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对于整个科目的学习态度也会更加的端正。此外,在不断书写的过程中,学生会从最初的浮躁,发展到不骄不躁,对于书写也会更加执著。
3.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汉字文化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国的汉字文化经过了多次演变,具有独特的魅力。在培养学生书写能力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对我国经典的汉字文化进行学习,这是因为汉字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加学生对祖国汉字文化的认同感。这种教育的价值远胜过书写本身。
总体来说,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书写习惯进行培养,不管是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还是对学生素质、品格等方面的发展均有较大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策略
1.规范学生的书写姿势,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过程中,规范学生的书写姿势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学生在日复一日的书写练习中,均用错误的姿势进行书写,不仅无法达到书写的效果,还会对学生脊椎、腰椎、视力等方面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初期,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对错误的书写姿势要及时地纠正,并且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强化监督职责,让学生在做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也要采用正确的书写姿势,长此以往,让学生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正确握笔姿势是“用食指和拇指捏着笔,用中指拖住笔,笔杆要躺在虎口部位,手指尖距离笔尖大约为3厘米,笔杆与纸张的倾斜角度约为60度。”学会正确拿笔后,学生还要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书写人的头部要端正,身体自然地向前倾斜,眼睛与桌面的距离约为一尺,双臂自然下垂,左右撑开,并保持适当的距离,用左手按住纸张,右手握笔书写[2]。书写人的身体要直,并且处于放松的状态,两脚放平,并且自然地分开,这样会更加地平稳。当然,为了将这些较为枯燥的书写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可通过图文的方式来对知识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具体地学习正确的书写姿势,为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2.强化鼓励作用,增强学生书写的信心
不管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普遍认为书写练习具有较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普遍缺乏书写的信心。针对此种情况,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还需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引导,鼓励积极,增加学生书写的信心,进而积极地参与书写练习,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本文认为,在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进行书写,对于增加学生书写的信心有较大的作用。而适合小学生的情境较多,教师可结合语文实际的教学内容来对情境进行有效的创设,将书写练习与语文教学进行密切的联系,在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同时,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例如,人教部编版中有很多故事具有激励的作用,如《精卫填海》的故事中,尽管精卫知晓自己的力量很弱小,但是仍然坚持,叼着树枝填满大海;《大禹治水》中大禹为了治水,直到30岁才结婚,且婚后不久就与妻子和亲人告别,治水长达十余年,三过家门也没有来得及回家看一眼。这些励志的故事均可以作为鼓励学生的方式,让学生知晓坚持、努力、不放弃的重要性,增加学生书写的信心[3]。
3.适当采取强制措施,约束学生进行书写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各方面的发展均存在不足,这就会导致学生自身的约束能力较差,在课堂学习时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书写,但是在课下常无法坚持进行书写练习,这样也无法养成学生的书写习惯。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采取一些适当的强制措施,约束学生进行写作,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例如,教师可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书写,并且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作业中存在的不足,如果发现好的作品也可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展示,对于存在“应付”态度的学生,教师也可进行适当的批评,并进行课堂补充写作,促使学生养成每天书写的习惯。当然,“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教师不能给学生预留过多的家庭作业,这就需要教师要对书写的数量进行适度的设计,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4]。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完成书写作业的兴趣,教师还可组建书写监督小组,小组成员可包括教师、学习委员、语文课代表、班长等,让监督小组对全班学生的书写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并且将最终的监督结果汇报给老师。当然,监督小组的成员并不是固定的,当某个学生书写质量取得进步时,也可成为小组的一员,大家互相监督,共同发展。
4.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更是其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这样学生才会产生主动书写的欲望。具体分析来说,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差,对于故事、竞赛等类型的教学活动更有参与的兴趣,教师可从这些教学手段入手,开展书写教学活动[5]。
(1)融入书法家故事,感受书写的魅力
在我国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大家,如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等,这些书法家背后的故事对于启迪学生书法兴趣有较大的作用。在这些书法家中,小学生对于王羲之非常熟悉,教师在教学中就可将与王羲之有关的书法故事融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书法的兴趣。
老师:同学们,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非常著名的书法家,其的主要代表作就是《兰亭序》。王羲之对于书法非常痴迷,每日都勤加练习,从不懈怠,这就有了“清水变成墨池”的故事。你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学生:大声回答想听。(与刻板的书写相比,学生对听故事更有兴趣。)
老师:王羲之的家中有一个池塘,王羲之每次练完书法后都会在池塘中清洗自己的毛笔,久而久之,门前池塘中的清水就变成了墨汁的颜色,所以人们就将这个池塘称之为墨池。”我们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王羲之对书写认真和刻苦的态度。我们每一人都要学习王羲之刻苦练习,认真的态度。
(2)开展书法竞赛,激发学生书写兴趣
小学生对于竞赛类游戏有着天生的热爱,在竞赛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勇争第一,积极参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这一特点出发,设计有趣的书写竞赛活动,让学生为了赢得比赛,充满书写练习的热情。例如,教师每周一举办一次书法竞赛活动,获得前三名的作品可以在全班,甚至在全校的公告栏中进行展示,并获得相关的奖励。但是作品质量最差的也要进行适当的点评,鼓励其继续努力。当然,为了持续保持学生书写的兴趣,教师需要创新比赛的类型,如“限时书写”“握笔姿势比拼”“书法接龙”等,让学生在竞赛游戏的影响下,积极主动地进行书写练习,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6]。
(3)应用多媒体辅助工具,给学生视觉冲击
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是现代教育体系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手段,因多媒体工具价格低、作用广泛等特点,普及度较高。在进行书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应用多媒体工具,从视觉、听觉等多个层面给学生带来冲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书法的美感与魅力。多媒体教学法可以与故事教学、竞赛教学法等进行联合使用。如在讲授王羲之的故事时,为了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教师可收集关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然后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鉴赏,感受书法的魅力,产生书写的兴趣。当然,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更多书法家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
5.发挥榜样的作用,激励学生坚持书写练习
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可塑性较强,非常善于模仿。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将书好的老师甚至是同学作为榜样,激励学生坚持书写,逐步提高自身的书写能力。此外,具有较强的书写能力是语文教师最为基本的素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需重视提升自身的书写能力,与学生共同进行书写练习,这样教师的书写习惯就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书写能力,在黑板、作业本中写出漂亮的文字,会让学生产生敬佩之心,对于教师产生崇拜心理,这时教师再发挥自身的榜样力量,会让学生的书写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教师也可发挥学生的榜样力量,在整个班级中必然会有一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且书写能力较高,教师可发动这部分学生的牵头作用,对其他的学生进行积极影响,以点带面,促使全班学生都养成坚持书写的习惯。
6.科学评价,重视激励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还需重视教学评价,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知晓自身的不足,明确书写的重要性。当然,教师的评价必须要以奖励为主,如果只是刻板地对学生进行批评,不仅会打消学生书写的积极性,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而为了消除学生对评价的抵触心理,教师可设计多样化的评价主体,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相评价、教师或者家长点评等方式进行评价,让学生享受书写评价的过程,这样学生对于不好的评价结果也会更容易接受,进而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书写练习。
(2)评价形式的多元化
因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在对学生书写结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采用多样化评价的方式,不能只用“字写得真好看、很规范、进步很大”等简单的形式进行评价。教师还需丰富自身的评价语言,从多角度对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书写姿势、握笔姿势、整体美观性等多方面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学生的书写水平。此外,教师也可通过多样化的书写活动来对学生书写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考查,如教师可组织开展“书法作品展览”“书法作品照片征集”等活动,通过公开展示和对比的形式,量化学生的书写学习成果,这样可以在无形之中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并能在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书写的信心。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会让其终生受益。当然,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持续创新书写教学的方法,并从多角度出发保持学生的书写兴趣,增加学生的书写信心,只要持续坚持,必将能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为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