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目的 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动态监测与调控体系,以此提高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质量。方法 于2021年6月选取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内一线教学、行政管理两个领域的20名专家作为咨询对象,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背景下,通过全面检索教学动态监测与调控体系相关文献,初步构建中医药院校教学动态监测与调控体系雏形,经两轮专家咨询后,评价专家的权威性、积极性及意见的协调性,并最终确定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动态监测与调控体系。结果 第一轮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回收有效率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81;第二轮发放问卷20份、回收17份,回收有效率85%,专家权威程度系数0.888。一级指标两轮协调系数分别为0.165和0.427;二级指标两轮协调系数分别为0.385和0.399;三级指标两轮协调系数分别为0.320和0.338。最终确定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9项、三级指标37项为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动态监测与调控体系指标。结论 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动态监测与调控体系的构建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培养有利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关键词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动态监测;调控体系;德尔菲法;专家咨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医精髓,培养医学生的中医思维,并且在中西医并存的环境中,甚至是以西医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实践中,既保持中医药原汁原味,又真正继承并发扬中医药成为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1]。在《教育部2021工作要点》中提出扎实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系统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同时还需认真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关于落实落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2]。通过完善督导机制,健全对地方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分级督导评价机制,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为、教育质量和教育热点难点的评估监测。教育部采取了多项重大举措,促进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专业认证协调有序发展[3]。基于以上政策背景和行业环境可见,学校建设一套基于校内自身教学动态监测与调控体系显得极为重要。对此,本研究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背景下,试图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动态监测与调控体系,为提高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质量提高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21年6月起纳入广西中医药大学内从事一线教学、行政管理两个领域的20名专家作为咨询对象。纳入标准:①均为本科以上学历;②从事其相关领域15年以上工龄;③具有一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配合度较高;④副高级以上职称;⑤对教育和中医药院校建设工作具有较高的热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在40~65岁、平均(58.91±4.27)岁;工作年限15~40年、平均(28.71±5.64)年;文化程度显示:本科3名、硕士7名、博士10名;任职情况显示:从事教师兼行政管理职务者7名、从事(高级别)行政管理者3名、从事专职教师10名。所有专家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2.方法
(1)指标的初步拟定
本研究以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分别从教学的目标、元素和环节三个维度的展开研究与分析,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构建校内自身教学动态监测与调控体系。在充分借鉴《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关于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等指导意见的前提下,拟定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动态监测与调控体系雏形,其中包含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67个。
(2)专家咨询工具的确定
采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动态监测与调控体系Delphi专家咨询调查》《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动态监测与调控体系征求意见稿》《专家权威程度调查表》三部分共同组建初版专家咨询问卷,其中《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动态监测与调控体系征求意见稿》中对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采用1~5分五级评分法进行评价,1分、2分、3分、4分和5分分别代表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和非常重要。《专家权威程度调查表》则参考自身实践经验评价对各项指标体系的熟悉程度,其中很不熟悉计0.2分、不太熟悉计0.4分、一般计0.6分、熟悉计0.8分、很熟悉计1分。
(3)咨询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开展两轮咨询。第一轮咨询结束后,统计并整理专家意见,对部分指标进行修改,随后将修改后的版本再通过电子邮箱进行第二轮咨询,同时反馈第一轮咨询结果,征求专家对指标的修改意见,直至出现较好的意见趋势即止调查结束。
3.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软件和SPSS23.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n(%)和±s表示;专家权威程度由专家判断系数(Ca)和熟悉程度(Cs)共同决定,以权威系数(Cr)表示,具体公式为Cr=(Ca+Cs)/2,以Cr值在0.7以上表示可接受;专家意见离散程度采用变异系数(CV)描述,以其大于0.1表示协同程度低,以其小于0.1表示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专家协同程度采用Kendall和谐系数(W)表示,计算W及对其显著性检验来检查N个专家对全部指标重要性评分的一致程度。
二、结果
1.专家积极系数
专家积极系数采用问卷回收率和提出的意见数量进行评价。本研究两轮咨询各发放问卷20份;两轮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20份和17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85%;两轮分别有12位和5位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分别占比60%和29.41%。
2.专家权威程度和协调程度
专家的权威程度及协调系数见表1和表2所例。
表1 专家权威程度分析
调查次数 人数 Cs Ca Cr
第一轮 20 0.887 0.874 0.881
第二轮 17 0.893 0.882 0.888
表2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调查次数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W X2 P W X2 P W X2 P
第一轮 0.165 8.441 0.005 0.385 101.423 0.001 0.320 156.762 0.001
第二轮 0.427 26.123 0.001 0.399 114.527 0.001 0.338 192.783 0.001
3.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重要性的确定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最终确定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9项、三级指标37项为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动态监测与调控体系指标,详细数据见表3~表5所例。
表3 一级指标专家咨询结果
一级指标 重要性赋值 满分比 变异系数
教学目标 4.92 0.89 0.06
教学元素 4.35 0.95 0.12
教学环节 4.87 0.92 0.10
表4 二级指标专家咨询结果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重要性赋值 满分比 变异系数
教学目标 教学指导思想 4.81 0.95 0.039
专业建设 4.56 0.97 0.113
教学元素 教师 4.72 0.88 0.152
学生 4.32 0.82 0.147
管理者 4.41 0.93 0.136
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 4.86 0.82 0.188
实验、实践、科研 4.82 0.86 0.136
考核方式设计、考试、毕业考核 4.93 0.91 0.115
管理 4.30 0.89 0.175
表5 三级指标专家咨询结果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重要性赋值 满分比 变异系数
教学目标 教学指导思想 办学定位 4.88 0.96 0.114
人才培养模式 4.64 0.86 0.131
专业建设 专业设置 4.68 0.86 0.147
课程体系设置 4.52 0.89 0.130
培养中医药思维能力 4.44 0.75 0.134
教学元素 教师 品德修养 4.80 0.89 0.068
态度 4.44 0.90 0.138
能力水平 4.56 0.93 0.097
职业意识 4.72 0.95 0.085
学生 道德品质 4.52 0.96 0.142
学习态度 4.92 0.96 0.191
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4.96 0.92 0.160
综合能力 4.72 0.96 0.182
师生关系 4.93 0.96 0.897
毕业生认可度 4.78 0.82 0.040
管理者 服务意识 4.75 0.86 0.038
工作状况 4.36 0.71 0.111
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 目标 4.55 0.95 0.143
内容 4.78 0.94 0.125
方法 4.74 0.92 0.131
环境 4.35 0.72 0.132
实验、实践、科研 实验教学 4.92 0.75 0.135
实验教学环境 4.88 0.71 0.091
实习基地建设 4.71 0.65 0.056
实习过程 4.58 0.85 0.116
学生科研意识 4.61 0.92 0.158
考核方式设计、考试、毕业考核 考试方式 4.46 0.96 0.114
试卷 4.50 0.87 0.116
考试过程 4.76 0.85 0.128
成绩评定 4.29 0.74 0.105
毕业设计 4.33 0.64 0.169
毕业论文 4.52 0.73 0.174
管理 组织架构 4.75 0.71 0.192
教师队伍建设 4.92 0.68 0.110
教学管理 4.32 0.66 0.139
后勤保障管理 4.28 0.77 0.115
学生评教 4.31 0.79 0.125
三、讨论
中医药学和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二者均具备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模式,而相应的中医药院校也同样具备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传承特点。现如今,在高等教育日益激烈竞争的过程中,中医药院校凭借其自身的特点,从其独特的人才培养 方式和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两方面形成特有的教学氛围[4]。不仅如此,中医药还是一门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学科,对于实验和实践教学部分校方同样具备较高的重视度。然而如何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专科人才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在本研究中,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动态监测与调控体系构建是基于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背景下进行的,它对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用全局思想统领建设全过程,还要分析不同要素在保障教学质量方面的地位、角色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有助于动态化监测和调控教学质量[5]。而本研究选取的20名专家进行咨询后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1和0.888。由此可见,专家对指标认可的一致程度较高,意见基本趋于一致。而在本研究最终确定的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37项三级指标不仅可以全面、动态和收集教学质量大量数据,还可以在建立高校教学工作的常态化监测机制,利用信息化评价系统,依次开展对学生、教师、校管理者多方面的评估;并且在结合审核评估等方式后构建一体化的教学质量动态监测和调控体系[6]。与此同时,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测与调控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而合理的资源协调和配置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另外,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通过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环境、实习基地建设、实习过程和学生科研意识可以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的理念;囊括院系绩效考核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师发展及学生发展等多项内容的教学动态监测与调控体系,一方面有助于学校建立有效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测及调控机制,另一方面还可以完善本科教学的自我评估指导,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科学性,推进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内涵建设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动态监测与调控体系的构建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培养有利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