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本文以高职院校《药事管理与法规》专业课程教学为例,以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为目标,围绕《药事管理与法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展开研究。首先,简要概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其次,结合《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特点,就本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详细介绍了《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策略。希望能够通过以下研究来进一步拉近师生对《药事管理与法规》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认识,由此来为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 《药事管理与法规》 思政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思政内涵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医药类大专院校以及综合性高等学校医药及食品专业的公共课程,内容包括医药卫生体制、药事管理体制、药品质量及监督、行政法、中药管理及各管理办法、政策、标准和法律法规等内容。该课程涉及到的机构包括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院和管理机构等。该课程概念内容及法律内容较多。且学生大多未从事过相应的生产实践活动。也未和企业及政府机构有过接触。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只能教条地记忆与药事有关的要求和法规内容。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依据自己从事药事活动的经历和经验生动地讲授。给学生以和企业、医院和管理机构相接触的想象空间。从而强化该门课程的学习。课程思政指的是在立德树人目标的指引下,构建起包括全员、全程、全课程在内的育人新格局,意在通过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的深度结合,来形成强大的育人协同效应,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专业课程中的汇集,为高质量专业育人成效的显现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从教学形式上来看,课程思政意在通过将包括思政理论知识、精神追求、价值观等内在的理论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道德素养[1]。
二、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
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主要围绕药事相关活动展开,包含了药师法规、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知识。其人才培育目标主要对准药品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一系列环节展开,因此要求本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实践能力,同时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能够凭借个人所学承担起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药事工作的重任,以此来促进健康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而这些与一个人思想道德、行为品质、文化素养、责任担当等相关的内容都包含在思政教育范畴,受到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引导。
由此来看,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本身就与思政教育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将思政知识引入到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当中,构建专属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之于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专业育人工作而言意义重大。首先,思政教育先进的知识内容,能够为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提供价值导向作用,促使本专业育人目标更加清晰;其次,思政教育内涵深刻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将之引入到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当中,有助于药事专业育人活动的创新改革,以此来改善本专业育人效果;最后,思政教育极具隐性教育价值,在讲解药事管理与法规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引入是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伦理道德、科学精神以及为人处世道理等,能够达到一种画龙点睛的效果。
三、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为确保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就必须对课程思政目标进行聚焦,并在该目标的指引下对思政知识与专业课程知识进行衔接。具体而言,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在课程建设理念方面,应着重对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培育,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开展,增强学生对主流文化价值的认同感,促使本专业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二是,在课程设置上,要重点突出立德树人目标要求,将专业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素质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让学生能够对自身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调用来赋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2.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依靠内容的融合来作为基础保障。为此,高校要积极做好教学内容的优化,尤其是针对思政教育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的解析,教师更要以此为重点,做好该知识在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工作。如,在对国家药品管理法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着重对法规设立的宗旨进行强调,即加强药品监管、确保药品安全、保障用药安全、维护人民用药合法权益。进而将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上升到国家建立法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再如,在对药品研制成果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将屠呦呦研制青蒿素、顾方舟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的过程以科研案例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深刻体会科学家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
3.革新教学方式
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为保障教学效果,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要在以往案例教学、理论讲解的基础上,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保证知识呈现方式的丰富多彩,使学生能够在多感官刺激的感染下深化对知识的认识。为此,教师可以着重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案例反思讨论教学。将真实的药事工作相关案例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对其中所反映的法律法规问题、道德伦理问题进行反思,以此来促使学生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安全责任意识;二是,借助新媒体开展教学。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大国工匠》张冬梅的感人故事,使学生深刻体会张冬梅药剂师“药丸三克责任千斤”的职业精神[3]。
结语
综上所述,《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本身的人文特点决定了思政教育之于该课程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师要在对本课程教学主要内容、目标等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集中整个课程教育资源,在思政教育核心思想的主导下,构建起与《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相适应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以此来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达到价值引领的良好效果,以此来促进《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职 《药事管理与法规》 思政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思政内涵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医药类大专院校以及综合性高等学校医药及食品专业的公共课程,内容包括医药卫生体制、药事管理体制、药品质量及监督、行政法、中药管理及各管理办法、政策、标准和法律法规等内容。该课程涉及到的机构包括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院和管理机构等。该课程概念内容及法律内容较多。且学生大多未从事过相应的生产实践活动。也未和企业及政府机构有过接触。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只能教条地记忆与药事有关的要求和法规内容。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依据自己从事药事活动的经历和经验生动地讲授。给学生以和企业、医院和管理机构相接触的想象空间。从而强化该门课程的学习。课程思政指的是在立德树人目标的指引下,构建起包括全员、全程、全课程在内的育人新格局,意在通过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的深度结合,来形成强大的育人协同效应,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专业课程中的汇集,为高质量专业育人成效的显现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从教学形式上来看,课程思政意在通过将包括思政理论知识、精神追求、价值观等内在的理论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道德素养[1]。
二、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
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主要围绕药事相关活动展开,包含了药师法规、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知识。其人才培育目标主要对准药品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一系列环节展开,因此要求本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实践能力,同时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能够凭借个人所学承担起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药事工作的重任,以此来促进健康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而这些与一个人思想道德、行为品质、文化素养、责任担当等相关的内容都包含在思政教育范畴,受到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引导。
由此来看,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本身就与思政教育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将思政知识引入到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当中,构建专属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之于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专业育人工作而言意义重大。首先,思政教育先进的知识内容,能够为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提供价值导向作用,促使本专业育人目标更加清晰;其次,思政教育内涵深刻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将之引入到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当中,有助于药事专业育人活动的创新改革,以此来改善本专业育人效果;最后,思政教育极具隐性教育价值,在讲解药事管理与法规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引入是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伦理道德、科学精神以及为人处世道理等,能够达到一种画龙点睛的效果。
三、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为确保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就必须对课程思政目标进行聚焦,并在该目标的指引下对思政知识与专业课程知识进行衔接。具体而言,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在课程建设理念方面,应着重对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培育,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开展,增强学生对主流文化价值的认同感,促使本专业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二是,在课程设置上,要重点突出立德树人目标要求,将专业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素质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让学生能够对自身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调用来赋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2.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依靠内容的融合来作为基础保障。为此,高校要积极做好教学内容的优化,尤其是针对思政教育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的解析,教师更要以此为重点,做好该知识在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工作。如,在对国家药品管理法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着重对法规设立的宗旨进行强调,即加强药品监管、确保药品安全、保障用药安全、维护人民用药合法权益。进而将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上升到国家建立法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再如,在对药品研制成果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将屠呦呦研制青蒿素、顾方舟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的过程以科研案例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深刻体会科学家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
3.革新教学方式
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为保障教学效果,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要在以往案例教学、理论讲解的基础上,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保证知识呈现方式的丰富多彩,使学生能够在多感官刺激的感染下深化对知识的认识。为此,教师可以着重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案例反思讨论教学。将真实的药事工作相关案例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对其中所反映的法律法规问题、道德伦理问题进行反思,以此来促使学生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安全责任意识;二是,借助新媒体开展教学。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大国工匠》张冬梅的感人故事,使学生深刻体会张冬梅药剂师“药丸三克责任千斤”的职业精神[3]。
结语
综上所述,《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本身的人文特点决定了思政教育之于该课程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师要在对本课程教学主要内容、目标等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集中整个课程教育资源,在思政教育核心思想的主导下,构建起与《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相适应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以此来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达到价值引领的良好效果,以此来促进《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