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通过引导孩子观察学习、记录表达、梳理总结,培养幼儿对大自然持续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专注、坚持等终身受益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大自然  观察  品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基于幼儿身心特点与成长需要,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本园实际,亲自然实践活动成为了我园的园本课程之一。在幼儿园,我们发挥一切优势,为幼儿创造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以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我园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亲自然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对于幼儿来说尤为重要。陶行知先生强调指出“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意义价值,观察是所有创新发明的基础条件,是幼儿学生的必备能力,直接决定着幼儿成长发展效果的优劣。幼儿思维认知发展具有共性特点,作为教师,要找到切入点,积极引导幼儿应用正确的观察方法,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在观察学习、记录表达、梳理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对大自然持续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专注、坚持等终身受益的学习品质。
一、引导幼儿明确观察内容
到了春天,自然万物又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我们可以借远足锻炼机会带领幼儿学生走向大自然,感受春天的味道。我们可以为幼儿预先布置观察花草树木的任务,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草木由枯到荣、花儿逐渐绽放、虫儿逐渐复苏等美好事物。幼儿受到自身年龄特点及身心发育规律的影响,对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充满探究好奇和观察欲望,但观察过程往往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引导,及时总结,从而提高观察效果。例如在对树木进行观察时,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其高矮大小、颜色形状、花朵果实等;在进行昆虫观察时,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昆虫的形体特征、出现地点及活动情态等。
孩子们刚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就欢欣不已,迫不及待开始找寻自己心仪的观察对象,热情高涨。同时,让孩子自主选择观察的对象,这也充分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与兴趣。幼儿观察热情很高,在老师的提示下,孩子们锁定观察目标,进行深度观察,从而形成独特的观察体验。       
幼儿在《春天多美丽》这一主题背景下,积累了许多的自然知识,并对蜗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我带孩子走出教室,在幼儿园的角角落落,仔细寻找蜗牛的身影。寻找蜗牛一波三折,找了一次又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菜地里寻到蜗牛的踪迹。我们小心翼翼地把蜗牛带回了教室,放进了我们的自然角,开启了我们的蜗牛观察之旅。
通过观察和饲养蜗牛,小朋友们逐渐认识了蜗牛的外形特点,了解了蜗牛的身体构造。孩子们说:小蜗牛十分可爱,背着一个大大的壳,壳呈螺旋形,黄色和黑色花纹在螺旋形的花纹上相间出现,这就是蜗牛的“房子”。为了能让每个孩子都能进一步了解蜗牛的习性特点,我们选择了小组观察,六人为一组,分工进行观察。每天晨间谈话时,我们都会一起分享新发现,孩子们说起来滔滔不绝,仿佛一个个百科小专家。   
乐乐说:“小蜗牛虽然漂亮,但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眼睛。动画里小动物的眼睛一般是长在触角下的,可是小蜗牛的眼睛却在触角后面的角的尖上,而且几乎看不见。”宸宸说:“小蜗牛的足也很有趣,它的足是一整个的。软软的,每次爬的时候都会留下一条“泪痕”。”聪聪说:“我还把它放在手上过,很舒服。”馨馨说:“小蜗牛能够很快吃完自己的食物,我把一片白菜给它吃,然后躲起来看小蜗牛吃东西。小蜗牛先看看周围,确认没人了,就开始大胆吃起来。小蜗牛一口吃得很小很小,但很快小蜗牛就“啃”了一个大洞,比我吃得还快。”
孩子们每天都有明确的观察内容,观察后进行分享交流,不仅对蜗牛的外形特征、生存环境有了粗浅的认识,同时也获得了不轻言放弃才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指导幼儿掌握观察方法
幼儿观察活动范围广泛,缺乏明确性和集中性,对观察对象的选择和对观察顺序的确定均存在偶然性和随意性,所以需要幼教老师预先设置观察问题,促使幼儿有针对性地实施观察活动,教师对其观察行为全程予以关注指导,对其进行及时点拨,帮助他们理顺思维、形成认知。对比性的观察在亲自然实践中最为常见,在观察植物的时候,我常常引导幼儿从植物本身的结构进行对比,重在观察的顺序,可以是从上到下,可以是从里到外。
例如孩子们的牡丹园之行,在牡丹园发现牡丹长得都不一样,这时我问道:你们从哪几个地方看出它们不一样?于是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花朵颜色不一样、叶子不一样、形状也不一样。“那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更清楚分辨他们的不同呢?”引发孩子们可以按顺序进行观察,每个孩子的观察点都会有所不同,这种横向对比观察,既保持了孩子的好奇心也培养孩子细心的品质。活动结束后,我搜集了每个孩子观察到的信息并进行汇总梳理,结合牡丹园所拍摄的照片,布置了一块“关于牡丹知多少”的主题墙,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牡丹花。
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会对观察失去耐心,这时候,老师需要和孩子一起去发现研究的兴趣点,善于挖掘观察的主线。如在以往的小菜园活动中,刚刚播种下去的鸡毛菜种子,孩子们眼巴巴地等着,到了第三天还没有发芽,有的孩子耐不住了,这时教师鼓励幼儿耐心等待。过了一周,孩子们终于等到第一颗鸡毛菜发芽了,孩子们观察的热情渐渐高涨起来,我们还制作了便于孩子测量的“彩虹尺”,放手让孩子对鸡毛菜的成长进行测量记录。耐心地连续观察将近一个月,孩子们看到了鸡毛菜从默默酝酿到破土而出再到渐渐长大的过程,感受生命的伟大、理解了等待的意义,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坚持不懈,真让人感动。
三、鼓励幼儿做好观察记录
在开展亲自然活动中,我们经常鼓励幼儿进行形式多样的观察记录,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比如种植鸡毛菜的活动中,小朋友分组讨论:到菜地可以观察青菜的哪个部分?需要哪些测量工具?讨论之后,孩子们就按小组一起来做记录,小组合作的的记录,体现了孩子们之间的合作、分工,让每位孩子在小组商讨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观察记录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比如小班孩子的观察记录,更多是直观的实物和图片,有时需要家长的配合,幼儿把观察到的现象口述给家长,由家长来帮忙记录;中班孩子的表征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孩子们更多利用简单的绘画来表达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大班孩子则更多通过线条、数字、符号等来表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孩子的观察记录方式富有个性且各具创意,在指导孩子记录的过程中,我做到了尊重幼儿的表达表现,多倾听、多鼓励。
四、善于挖掘幼儿观察潜能
幼儿群体受到自身成长发育规律的影响,具体观察意愿随年龄不同而产生变化,因此需要幼教老师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鼓励他们大胆质疑、认真观察和思考总结。通常说来,那些活泼外向的幼儿大都具有较强烈的探索欲望,脑海里存在多种问题,但在实际观察过程中由于性格急躁和耐心不足而很难进行长久深入的观察,观察流于表面,对观察对象的深层特质了解不够;而那些沉稳安静的幼儿们善于服从安排、细致观察,观察活动富有层次感和条理性,能够获得深层发现,观察印象较为深刻完整。由于幼儿学生很难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其观察时间及持久性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极大干扰,因此需要幼教老师深入思考、积极应对,对幼儿观察活动进行全程密切关注,一旦发现走神跑题或疑问停滞问题,就及时引导他们质疑、坚持,帮助他们集中观察力和思考力全力解决问题,并对他们的观察发现予以大力表扬,促使他们感受到探索解疑的乐趣和收获,产生更大的观察耐力和观察兴趣。
嬉乐湾生态园中树木种类丰富,有梧桐树、松树、杉树等,幼儿被各种各样的树木吸引, 我让幼儿选择一种树木进行观察。在对幼儿观察活动的关注指导中,我发现有幼儿学生东看西看,显出表情深思、疑惑重重的样子,于是就鼓励他说出内心的想法。最后得知该幼儿是看到细长的柳叶和宽大的梧桐叶,对这两种叶子的外形为何不同产生了疑问,于是我先肯定表扬了他的善于观察思考,接着将其中蕴含的自然科学道理告诉了他。
组织“有趣的小蚂蚁”观察活动时,活动目标并未达成,但有的幼儿已经出现兴趣下降、东看西看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我就赶紧提出了蚂蚁如何搬运食物及怎样找到回家的路等全新观察思考问题,这就为幼儿们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将他们分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带着兴趣与好奇开始了认真的观察。
五、巧于塑造幼儿观察品质
幼儿对未知世界具有强烈的探索意愿和憧憬好奇,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探索观察兴趣为幼儿创设观察实验,对他们的多元化观察实验活动予以关注鼓励、帮助支持,促使幼儿在持续观察操作实验过程中获得观察认知。例如,自然现象龙卷风引发了幼儿们的强烈兴趣,带着一系列问题,中班的全体小朋友开展了一次妙趣横生的科学实验活动——《水中龙卷风》。首先孩子们欣赏了绘本故事《农场来了龙卷风》,接下来有趣的操作实验不仅让孩子们懂得了龙卷风产生的原理,而且激发了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不同的物品有的会沉入水底有的却能漂浮于水面?为了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探索身边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大班孩子开展了《沉与浮》实验。让幼儿在猜想和发现中,通过观察了解常见的沉浮现象,在操作探究中,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并对沉与浮的现象作出简单的判断、分析和推理。
亲近自然、热爱探索是《指南》科学探究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经常组织幼儿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为他们设置观察思考问题、提供动手探索工具,促使幼儿们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获得积极正向的影响与感染。在亲自然园本实践活动中,我引领指导幼儿们投入自然、探索观察,了解掌握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获得了观察总结等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促使幼儿学生在掌握观察方法技巧的同时积极开动脑筋、深入思考。
面对幼儿的提问,我们一定给予正面的回应,并通过拍照和图画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引导幼儿继续观察探究。唯有如此,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与好奇心,帮助他们形成优良的观察品质,获得全面健康成长。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