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当前在校学生学习压力沉重是普遍现象,即使是小学生也同样如此。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学效率不高,小学生普遍缺乏逻辑推理能力,对于数学这样的课程知识学习和掌握起来特别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强理解,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一、对学生多关注多表扬
一年级小学生非常关注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度和表扬度。他们今天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再小的进步,我们也要学着去表扬他们。作为学生,能得到老师的赏识表扬夸奖对于他们的成长还是很有利的。而作为老师,看到你的学生的进步,也一定是很欣慰的。有经验的教师也说,低年级的小朋友要多鼓励。还说与小孩子沟通,你就要说小孩子的语言。我想我就试着改变一下,看看效果会不会好一点。每次在课堂上只要有一个学生坐的姿势很好,我马上就会让全班同学看着他,并告诉他们老师最喜欢这样的学生,然后其他都坐好起来。再如让学生回答问题,答对了,我会在全班同学面前马上表扬他,那么其他学生也都想得到表扬,他们也会很积极的回答问题。有时候班上的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我就说我看谁的眼睛瞪得最大,他们就马上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黑板。你真棒,你真聪明,老师非常喜欢你……,这样的话每天都在说。我发现这种鼓励的方法要比较起来更管用,虽然他们的注意力还是不能集中太久,但至少来说我每天不用这么累。
二、情境创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如果总是把数学知识枯燥地呈现给他们,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会逐渐枯萎的。因此我每次在讲授新知识时,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一年级小学生创造一个和知识有关系的情景,或者是小游戏、小故事等。尽管有时的情景不是很贴切,但是学生不但没有介意,反而对学习数学知识却是兴趣盎然。比如引入上我用儿歌引入课题,发现这个很管用。至少孩子们一上课,他们的注意力就能很快地集中。在上“凑十法”时,我就让他们一起学习凑十歌。1919好朋友,2828手拉手,3737真亲密,4646一起走,55凑成一双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哪两个数能凑成十。并且在放学走路队时,让他们一起再把这个歌唱几遍。我发现学生在计算20以内的加法的时候,算得又快又准。在位置的认识一也是设计了儿歌。“头在上,脚在下。胸在前,背在后。左手按,右手写。上下楼梯靠右走,位置关系要记牢。”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
三、开展适当的竞赛和游戏活动,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一年级小学生在竞赛的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一年级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小学生天性爱动好玩,喜欢做游戏,我充分运用儿童爱玩的特点开展课堂教学,并让这个特点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讲左右的时候,我就会做游戏。“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拍拍你的左耳,右手拍拍你的右耳。左手拍拍你的右肩,右手拍拍你的左肩。”讲单数双数我设计了抢椅子,萝卜蹲,胡辣汤等游戏。讲一些数学题我让他们分角色扮演。在玩中学,学中玩,效果也很好。 充分利用多媒体,恰当运用教具和学具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很喜欢用多媒体,几乎每节课都用我用。多媒体上课的内容更丰富,而且更加的直观。一年级的小朋友本来理解能力就比较差,如果出示多媒体,特别是动画之类的,他们很快就能够理解意思,这就避免老师讲的口干舌燥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大都喜欢使用数实物的方法来进行数学运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用小学生喜欢的图案、实物作为教具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原来有多少”我把橡皮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让一位学生上来拿出几块,再把剩下的拿出来让他们数,问他们盒子时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学生很快的就解决了这个应用中的大难题。在学图形时,事先准备好很多盒子,魔方,小正方体块,球……学习20以内的加法,准备了很多卡片……。通过教具可让抽象的运算过程变得具体形象,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还能为分析应用题奠定基础。多利用学具,学动手操作。现在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悟,看电视、看报纸、看书,我们只能记住其中百分之十五,同样的,学生单纯地听你在讲授一个抽象的东西,他们也记不住,而如果你让他们动手做一下,过几天你再问他们,他们肯定记得特别清楚,而这也是动手操作地魔力所在。
五、在生活中用数学
数学学习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从教材的选材上已经注意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不再是空洞而枯燥的知识罗列,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寻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切入点,使生活与数学有机的融为一体。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这些物体的概念比较陌生。但是他们对各种球,魔方,牙膏盒等东西比较熟悉。于是,课堂上我就通过学生对这些东西的分类,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逐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的概念,并初步了解他们的特征之后,又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这些物体,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些物体的理解。在学习人民币之前我先让家长配合多让学生去超市购物,每次让他们统计说出多少钱,自己记录下来在全班交流。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得到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获得广泛的数学生活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知规律及数学学科特点,多鼓励学生,巧妙设计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以上就是我在一年级数学教学方面的一点小体会,孩子们在不断进步的同时我也在不断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一、对学生多关注多表扬
一年级小学生非常关注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度和表扬度。他们今天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再小的进步,我们也要学着去表扬他们。作为学生,能得到老师的赏识表扬夸奖对于他们的成长还是很有利的。而作为老师,看到你的学生的进步,也一定是很欣慰的。有经验的教师也说,低年级的小朋友要多鼓励。还说与小孩子沟通,你就要说小孩子的语言。我想我就试着改变一下,看看效果会不会好一点。每次在课堂上只要有一个学生坐的姿势很好,我马上就会让全班同学看着他,并告诉他们老师最喜欢这样的学生,然后其他都坐好起来。再如让学生回答问题,答对了,我会在全班同学面前马上表扬他,那么其他学生也都想得到表扬,他们也会很积极的回答问题。有时候班上的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我就说我看谁的眼睛瞪得最大,他们就马上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黑板。你真棒,你真聪明,老师非常喜欢你……,这样的话每天都在说。我发现这种鼓励的方法要比较起来更管用,虽然他们的注意力还是不能集中太久,但至少来说我每天不用这么累。
二、情境创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如果总是把数学知识枯燥地呈现给他们,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会逐渐枯萎的。因此我每次在讲授新知识时,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一年级小学生创造一个和知识有关系的情景,或者是小游戏、小故事等。尽管有时的情景不是很贴切,但是学生不但没有介意,反而对学习数学知识却是兴趣盎然。比如引入上我用儿歌引入课题,发现这个很管用。至少孩子们一上课,他们的注意力就能很快地集中。在上“凑十法”时,我就让他们一起学习凑十歌。1919好朋友,2828手拉手,3737真亲密,4646一起走,55凑成一双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哪两个数能凑成十。并且在放学走路队时,让他们一起再把这个歌唱几遍。我发现学生在计算20以内的加法的时候,算得又快又准。在位置的认识一也是设计了儿歌。“头在上,脚在下。胸在前,背在后。左手按,右手写。上下楼梯靠右走,位置关系要记牢。”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
三、开展适当的竞赛和游戏活动,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一年级小学生在竞赛的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一年级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小学生天性爱动好玩,喜欢做游戏,我充分运用儿童爱玩的特点开展课堂教学,并让这个特点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讲左右的时候,我就会做游戏。“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拍拍你的左耳,右手拍拍你的右耳。左手拍拍你的右肩,右手拍拍你的左肩。”讲单数双数我设计了抢椅子,萝卜蹲,胡辣汤等游戏。讲一些数学题我让他们分角色扮演。在玩中学,学中玩,效果也很好。 充分利用多媒体,恰当运用教具和学具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很喜欢用多媒体,几乎每节课都用我用。多媒体上课的内容更丰富,而且更加的直观。一年级的小朋友本来理解能力就比较差,如果出示多媒体,特别是动画之类的,他们很快就能够理解意思,这就避免老师讲的口干舌燥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大都喜欢使用数实物的方法来进行数学运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用小学生喜欢的图案、实物作为教具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原来有多少”我把橡皮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让一位学生上来拿出几块,再把剩下的拿出来让他们数,问他们盒子时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学生很快的就解决了这个应用中的大难题。在学图形时,事先准备好很多盒子,魔方,小正方体块,球……学习20以内的加法,准备了很多卡片……。通过教具可让抽象的运算过程变得具体形象,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还能为分析应用题奠定基础。多利用学具,学动手操作。现在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悟,看电视、看报纸、看书,我们只能记住其中百分之十五,同样的,学生单纯地听你在讲授一个抽象的东西,他们也记不住,而如果你让他们动手做一下,过几天你再问他们,他们肯定记得特别清楚,而这也是动手操作地魔力所在。
五、在生活中用数学
数学学习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从教材的选材上已经注意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不再是空洞而枯燥的知识罗列,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寻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切入点,使生活与数学有机的融为一体。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这些物体的概念比较陌生。但是他们对各种球,魔方,牙膏盒等东西比较熟悉。于是,课堂上我就通过学生对这些东西的分类,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逐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的概念,并初步了解他们的特征之后,又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这些物体,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些物体的理解。在学习人民币之前我先让家长配合多让学生去超市购物,每次让他们统计说出多少钱,自己记录下来在全班交流。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得到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获得广泛的数学生活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知规律及数学学科特点,多鼓励学生,巧妙设计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以上就是我在一年级数学教学方面的一点小体会,孩子们在不断进步的同时我也在不断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