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基于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和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地位,高中英语教师必须摒弃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只重词汇积累和语法分析,忽视整体性把握语篇的教学模式,把语篇分析引入阅读教学课堂,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一中Unit3 Part2 Journey Down The Mekong 为例,探讨如何从宏观篇章结构和微观语言特点两方面实施语篇分析,全方位把握语篇深度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语篇分析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不仅是语言知识学习的重要载体,而且还是英语学习者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陈力,2006)。学生既需要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并进行知识输入,又可以在阅读中将自身的英语基础知识进行输出检测,从而使基础知识在循环巩固中得以内化。从眼下的客观实际来说,在英语各类考试中,阅读理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高考中更是如此, 除了四篇篇章阅读和一篇七选五以外,完形填空、语法填空、短文改错本质上都是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不管是从长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还是从高考总分的取胜方面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慢慢形成了“成也阅读,败也阅读”的心理共识。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陈旧的阅读教学理念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极大地制约了阅读教学效果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传统的阅读教学忽略了对文章的体裁特点、篇章结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和主题大意等全局性批判性的高阶思维启发,致使学生缺乏对阅读技能的正确体验,不利于其阅读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设计融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其中英语教学尤其要关注主题意义和研读语篇,这些活动在阅读课堂中就体现得尤为突出。
二、语篇分析
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 1985)认为,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主要是指在特定语境中的语言之间的关联性,对语篇进行分析的过程也就是在阐释相应语境之间的关联性。有鉴于此,将语篇分析引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分析篇章结构时能宏观掌握全文脉络,又能在思考语篇信息中增强微观认知,从而在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和阅读习惯,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三、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例
本文试图以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3 Part2 Journey Down The Mekong 为例,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该文本是一篇旅行日记,是Part1The Dream And The Plan 的续写。在语篇分析理论的支撑下,笔者对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步:
1.读前活动:(pre-reading activities)
复习旧知,延续阅读,激活背景图式。上课伊始再次呈现在第一篇阅读时呈现的湄公河全景地标,并介绍不同季节沿途风景的图片,让学生既能熟悉作者途经的路线,也能对不同地点的不同风光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了学生进行骑行之旅的想象,提前进入语篇感受语境。(限于篇幅,不将各个详细步骤一一列出,以下环节略同。)
2.读中活动:(while-reading activities)
(1)宏观语篇分析中解读文本题材和结构框架
Skim and scan the whole passag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Task 1: What’s the genre of the passage?
Task 2: How does the author organize the passage? ( )
A.by time and space order B.by contrast and comparison
C.by giving examples D.by displaying a series of data
在本部分中教师让学生浏览和扫读全文,不难推断出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游记,主要以记叙和描写展开,叙中有景,叙中有序,纵观全文不难厘清文章的脉络和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的骑行之旅不断深入,景物描写在变,心理感受在变,这就是文章铺陈的线索,通过这些任务的设计可以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把握整体结构的能力。
(2)微观语篇分析中领会细节内容的衔接及其语言特色
Task1. Finish the route-map.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find out what did the characters do and see, and what did they feel along the journey.
该文本是以主人公骑行的时间和地点为线索铺陈展开的,其细节内容则通过他们在骑行途中的所见所闻得以连贯和衔接,所以通过画出融合骑行路线和骑行见闻的思维导图既能帮助学生建构篇章的整体图式结构,又能获得相关的细节信息,体会其语言图式,从而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风格和情感态度。
思维导图参考如下:)
What they saw
How they felt
In the late afternoon in the early evening at midnight
Task2. Describe the pictures with your own sentences.
上述设计考察的是学生寻找文本细节和体会语言特点的能力。任务一引导学生从时间和地点两个线索着手画出作者骑行的路线图,同时关注what they saw和how they felt两个问题,将骑经不同地点作者的不同感受标注出来,就能绘制一副比较完整的文章框架。任务二的看图写话其实是对文章中比较有特色的语言进行识别和仿写。教师呈现的图片都是作者在文章提到的场景,图一是雪山巍峨,人在云中骑行的别样壮阔之图景,图二是夕阳西下时山谷里蝴蝶群飞、牛羊牧草,大自然一片宁静安详之美,图三是夜空繁星满天,我躺在帐篷外自由自在引发无限遐想的图景。学生经过几轮语言输入搭建脚手架,总结自己写作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引导美文鉴赏,真正体会语言的活力。原文如下:
We seemed to see for miles. At one point we were so high that we found ourselves cycling through clouds. In the valleys colorful butterflies flew around us and we saw many yaks and sheep eating green grass. At midnight the sky became clearer and the stars grew brighter. It was so quiet, only the flames of our fire for company.
(3)读后活动(Post-reading activity)
Task: Some scenic spots you have been to or the journey there must impress you a great deal. Please try to write it down in 100 words.
教师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从体裁、结构和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注意形成语篇意识,本读后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读后仿写,真正掌握语篇的布局和语言的组织,以读促写,以写辅读,科学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甚至是写作能力。
结语
针对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本文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引入语篇分析进行了尝试。这种阅读教学思路能解决传统阅读教学所出现的过于注重词汇句法和语法的碎片式讲解,强调语篇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从宏观语篇分析和微观语篇分析入手,前者主要分析文章的体裁、语篇结构、主题大意等;后者侧重细节的分析,包括语言特色,词、句、段和篇章之间的衔接和连贯等。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建构语篇意识,立足于语篇分析,尝试把握宏观篇章的体裁和结构,同时对微观的细节进行仔细而具体地解读,就能多方位地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切实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语篇分析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不仅是语言知识学习的重要载体,而且还是英语学习者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陈力,2006)。学生既需要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并进行知识输入,又可以在阅读中将自身的英语基础知识进行输出检测,从而使基础知识在循环巩固中得以内化。从眼下的客观实际来说,在英语各类考试中,阅读理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高考中更是如此, 除了四篇篇章阅读和一篇七选五以外,完形填空、语法填空、短文改错本质上都是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不管是从长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还是从高考总分的取胜方面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慢慢形成了“成也阅读,败也阅读”的心理共识。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陈旧的阅读教学理念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极大地制约了阅读教学效果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传统的阅读教学忽略了对文章的体裁特点、篇章结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和主题大意等全局性批判性的高阶思维启发,致使学生缺乏对阅读技能的正确体验,不利于其阅读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设计融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其中英语教学尤其要关注主题意义和研读语篇,这些活动在阅读课堂中就体现得尤为突出。
二、语篇分析
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 1985)认为,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主要是指在特定语境中的语言之间的关联性,对语篇进行分析的过程也就是在阐释相应语境之间的关联性。有鉴于此,将语篇分析引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分析篇章结构时能宏观掌握全文脉络,又能在思考语篇信息中增强微观认知,从而在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和阅读习惯,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三、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例
本文试图以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3 Part2 Journey Down The Mekong 为例,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该文本是一篇旅行日记,是Part1The Dream And The Plan 的续写。在语篇分析理论的支撑下,笔者对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步:
1.读前活动:(pre-reading activities)
复习旧知,延续阅读,激活背景图式。上课伊始再次呈现在第一篇阅读时呈现的湄公河全景地标,并介绍不同季节沿途风景的图片,让学生既能熟悉作者途经的路线,也能对不同地点的不同风光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了学生进行骑行之旅的想象,提前进入语篇感受语境。(限于篇幅,不将各个详细步骤一一列出,以下环节略同。)
2.读中活动:(while-reading activities)
(1)宏观语篇分析中解读文本题材和结构框架
Skim and scan the whole passag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Task 1: What’s the genre of the passage?
Task 2: How does the author organize the passage? ( )
A.by time and space order B.by contrast and comparison
C.by giving examples D.by displaying a series of data
在本部分中教师让学生浏览和扫读全文,不难推断出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游记,主要以记叙和描写展开,叙中有景,叙中有序,纵观全文不难厘清文章的脉络和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的骑行之旅不断深入,景物描写在变,心理感受在变,这就是文章铺陈的线索,通过这些任务的设计可以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把握整体结构的能力。
(2)微观语篇分析中领会细节内容的衔接及其语言特色
Task1. Finish the route-map.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find out what did the characters do and see, and what did they feel along the journey.
该文本是以主人公骑行的时间和地点为线索铺陈展开的,其细节内容则通过他们在骑行途中的所见所闻得以连贯和衔接,所以通过画出融合骑行路线和骑行见闻的思维导图既能帮助学生建构篇章的整体图式结构,又能获得相关的细节信息,体会其语言图式,从而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风格和情感态度。
思维导图参考如下:)
What they saw
How they felt
In the late afternoon in the early evening at midnight
Task2. Describe the pictures with your own sentences.
上述设计考察的是学生寻找文本细节和体会语言特点的能力。任务一引导学生从时间和地点两个线索着手画出作者骑行的路线图,同时关注what they saw和how they felt两个问题,将骑经不同地点作者的不同感受标注出来,就能绘制一副比较完整的文章框架。任务二的看图写话其实是对文章中比较有特色的语言进行识别和仿写。教师呈现的图片都是作者在文章提到的场景,图一是雪山巍峨,人在云中骑行的别样壮阔之图景,图二是夕阳西下时山谷里蝴蝶群飞、牛羊牧草,大自然一片宁静安详之美,图三是夜空繁星满天,我躺在帐篷外自由自在引发无限遐想的图景。学生经过几轮语言输入搭建脚手架,总结自己写作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引导美文鉴赏,真正体会语言的活力。原文如下:
We seemed to see for miles. At one point we were so high that we found ourselves cycling through clouds. In the valleys colorful butterflies flew around us and we saw many yaks and sheep eating green grass. At midnight the sky became clearer and the stars grew brighter. It was so quiet, only the flames of our fire for company.
(3)读后活动(Post-reading activity)
Task: Some scenic spots you have been to or the journey there must impress you a great deal. Please try to write it down in 100 words.
教师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从体裁、结构和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注意形成语篇意识,本读后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读后仿写,真正掌握语篇的布局和语言的组织,以读促写,以写辅读,科学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甚至是写作能力。
结语
针对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本文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引入语篇分析进行了尝试。这种阅读教学思路能解决传统阅读教学所出现的过于注重词汇句法和语法的碎片式讲解,强调语篇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从宏观语篇分析和微观语篇分析入手,前者主要分析文章的体裁、语篇结构、主题大意等;后者侧重细节的分析,包括语言特色,词、句、段和篇章之间的衔接和连贯等。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建构语篇意识,立足于语篇分析,尝试把握宏观篇章的体裁和结构,同时对微观的细节进行仔细而具体地解读,就能多方位地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切实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英语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