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在对幼儿行为进行培养过程中,要把握好关键时期,现如今青少年行为方面的问题十分严峻,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往往和幼儿阶段的一些不良行为有关,可见如果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势必会在青少年时期致使问题更加严重,为了能够对幼儿进行更好地引导,本文以生活教育思想为核心,探索家园共育条件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指导措施,帮助幼儿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家园共育;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所提倡的生活教育思想对于生活与教育间的统一性十分关注,在该思想的引导下,生活是一切的核心唯有通过教育改变生活,教育才能实现持续发展,而实践教育的基础就是生活环境,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人才能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反之落后的环境中,人的思想也会逐渐落后,陈旧的教育理念导致人停滞不前[1]。
一、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儿童在幼儿期已经逐渐开始发展自身的自主性,他们开始投入更多的独立活动,从肢体的表现上来看,愈发灵活和随意,因此这是学习技能培养习惯的大好时机,如果这一阶段中,幼儿的一系列行为不能够得到明确的要求与规范,甚至是不加以控制,针对一些错误的行为习惯不进行调整与指导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使幼儿在今后的成长中养成诸多的不良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一旦形成想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可以说纠正坏习惯的困难程度要比培养好习惯更不容易,所以为了使幼儿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活动,使其认识到行为习惯培养的价值[2]。
二、生活教育思想下家园共育对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
成年人会下意识地对儿童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而且习惯一旦形成,想要更改非常困难,很多幼儿在于父母长辈的精心照顾下,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在日常相处过程中,很多来自成人的观点逐渐被幼儿接受,在这个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为了实现更好的幼儿教育,家庭和幼儿园之间需要默契配合针对幼儿的习惯培养逐一突破,万万不可只依赖于单方面的教育,这会导致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无法实现全面发展,为了幼儿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家长应与教师之间经常沟通,共同促进。
三、生活教育思想下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3.1为幼儿树立榜样
对于幼儿来讲,周围一切的事物都是新鲜的,他们用眼观察的同时也在用心感受,而且会将所看所想转化成自己的行为,对此老师与家长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作出规范,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榜样。
例如,当教师发现一个平时就较为淘气、愿意在课堂中搞小动作的男孩突然增添了骂人的坏毛病,经常性地将脏话挂在嘴边。此时,教师不能教男孩口吐脏话的习惯归结于其淘气的性格,而是应该细心地从周遭同学及家庭等方面入手,了解男孩儿学会骂人的原因。通过走访发现证明男孩之所以突然学会了脏话,是因为其父亲最近增添了酗酒的坏习惯,并且每每喝醉都会破口大骂。在了解原因后,教师一方面要从孩子方面入手,通过“好孩子、坏孩子”等主题活动让孩子意识到行为的好坏,从而对孩子的坏习惯进行纠正。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还应从家庭入手,将幼儿说脏话的表现以视频的方式播放给父母,并通过谈话引导其父亲对自身的坏习惯进行改正,让其父母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应该为幼儿起到榜样的作用,对其行为习惯进行良好的引导。
3.2给予幼儿良好的关爱
对于刚来到幼儿园的孩子而言,这里的环境及周遭的人都是极为陌生的,第一次离开父母难免会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从而做出抵抗行为。此时就需要幼儿教师通过关怀与爱护降低幼儿的紧张感,帮助幼儿实现身心放松。另外,幼儿园中会存在很多家庭环境较为特殊的孩子,此类孩子更为敏感且容易沾染坏的行为习惯,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怀,当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及同学的温暖时,会更好地融入到班集体中,也更有利于此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例如,当发现有一个幼儿逐渐沾染了打人与骂人的习惯,通过了解发现该幼儿的父亲进了监狱,仅依靠母亲抚养,而母亲文化水平低且收入微薄,整体家庭环境较为糟糕。而幼儿打人与骂人的习惯就是受到母亲的影响,在向母亲反应后不仅该问题没有得到改善,还导致幼儿被粗暴的对待。此时幼儿教师给予了该幼儿充分的关怀,教师每天都会帮幼儿整理头发,为其带零食,当其支架长后会为其剪指甲,若其没有及时在换季时替换衣物,还会为其带来几件当季的衣服。同时,教师还不断引领该幼儿融入班级环境中,在其生日时组织同学为其庆祝,同学还为其制作了生日贺卡。这些关怀使该幼儿感受到了来自周围环境的温暖,填补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同时,该幼儿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身上的坏习惯也被纠正。
3.3及时沟通在家情况,学习科学育儿
家庭与幼儿园的双向沟通,更加有利于家长与教师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及心理状态,同时,幼儿教师还能够将一些有效的、先进的育儿理念及方法传输给家长,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因此,幼儿园不仅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还需要通过科学的宣传方式,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参与度,真正实现家园共同努力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幼儿园可举办形式多样的开放日活动,既让家长亲自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同时加强亲子互动。家园沟通的主要途径包括:(1)专家座谈会。该活动主要是向家长传授专业育儿知识,就家长普遍存在的教育困惑进行解惑,并为家长间进行幼儿经验分享提供机会。(2)网络沟通。近些年来,家长微信群成了家园沟通的最主要渠道,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班级网站、交流平台等网络沟通渠道,便于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生活情况。(3)课余碎片化沟通。家长与幼儿教师的沟通应该具有及时性,从而避免因不良习惯固化而提升改变难度。所以家长与教师要有效利用来园时、放学后等碎片时间。
总结
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中强调了生活与教育的统一性,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参与与配合对幼儿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家园共育有空在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双方的通力合作能够提升幼儿生活教育的质量[3]。
关键词: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家园共育;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所提倡的生活教育思想对于生活与教育间的统一性十分关注,在该思想的引导下,生活是一切的核心唯有通过教育改变生活,教育才能实现持续发展,而实践教育的基础就是生活环境,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人才能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反之落后的环境中,人的思想也会逐渐落后,陈旧的教育理念导致人停滞不前[1]。
一、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儿童在幼儿期已经逐渐开始发展自身的自主性,他们开始投入更多的独立活动,从肢体的表现上来看,愈发灵活和随意,因此这是学习技能培养习惯的大好时机,如果这一阶段中,幼儿的一系列行为不能够得到明确的要求与规范,甚至是不加以控制,针对一些错误的行为习惯不进行调整与指导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使幼儿在今后的成长中养成诸多的不良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一旦形成想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可以说纠正坏习惯的困难程度要比培养好习惯更不容易,所以为了使幼儿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活动,使其认识到行为习惯培养的价值[2]。
二、生活教育思想下家园共育对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
成年人会下意识地对儿童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而且习惯一旦形成,想要更改非常困难,很多幼儿在于父母长辈的精心照顾下,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在日常相处过程中,很多来自成人的观点逐渐被幼儿接受,在这个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为了实现更好的幼儿教育,家庭和幼儿园之间需要默契配合针对幼儿的习惯培养逐一突破,万万不可只依赖于单方面的教育,这会导致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无法实现全面发展,为了幼儿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家长应与教师之间经常沟通,共同促进。
三、生活教育思想下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3.1为幼儿树立榜样
对于幼儿来讲,周围一切的事物都是新鲜的,他们用眼观察的同时也在用心感受,而且会将所看所想转化成自己的行为,对此老师与家长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作出规范,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榜样。
例如,当教师发现一个平时就较为淘气、愿意在课堂中搞小动作的男孩突然增添了骂人的坏毛病,经常性地将脏话挂在嘴边。此时,教师不能教男孩口吐脏话的习惯归结于其淘气的性格,而是应该细心地从周遭同学及家庭等方面入手,了解男孩儿学会骂人的原因。通过走访发现证明男孩之所以突然学会了脏话,是因为其父亲最近增添了酗酒的坏习惯,并且每每喝醉都会破口大骂。在了解原因后,教师一方面要从孩子方面入手,通过“好孩子、坏孩子”等主题活动让孩子意识到行为的好坏,从而对孩子的坏习惯进行纠正。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还应从家庭入手,将幼儿说脏话的表现以视频的方式播放给父母,并通过谈话引导其父亲对自身的坏习惯进行改正,让其父母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应该为幼儿起到榜样的作用,对其行为习惯进行良好的引导。
3.2给予幼儿良好的关爱
对于刚来到幼儿园的孩子而言,这里的环境及周遭的人都是极为陌生的,第一次离开父母难免会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从而做出抵抗行为。此时就需要幼儿教师通过关怀与爱护降低幼儿的紧张感,帮助幼儿实现身心放松。另外,幼儿园中会存在很多家庭环境较为特殊的孩子,此类孩子更为敏感且容易沾染坏的行为习惯,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怀,当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及同学的温暖时,会更好地融入到班集体中,也更有利于此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例如,当发现有一个幼儿逐渐沾染了打人与骂人的习惯,通过了解发现该幼儿的父亲进了监狱,仅依靠母亲抚养,而母亲文化水平低且收入微薄,整体家庭环境较为糟糕。而幼儿打人与骂人的习惯就是受到母亲的影响,在向母亲反应后不仅该问题没有得到改善,还导致幼儿被粗暴的对待。此时幼儿教师给予了该幼儿充分的关怀,教师每天都会帮幼儿整理头发,为其带零食,当其支架长后会为其剪指甲,若其没有及时在换季时替换衣物,还会为其带来几件当季的衣服。同时,教师还不断引领该幼儿融入班级环境中,在其生日时组织同学为其庆祝,同学还为其制作了生日贺卡。这些关怀使该幼儿感受到了来自周围环境的温暖,填补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同时,该幼儿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身上的坏习惯也被纠正。
3.3及时沟通在家情况,学习科学育儿
家庭与幼儿园的双向沟通,更加有利于家长与教师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及心理状态,同时,幼儿教师还能够将一些有效的、先进的育儿理念及方法传输给家长,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因此,幼儿园不仅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还需要通过科学的宣传方式,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参与度,真正实现家园共同努力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幼儿园可举办形式多样的开放日活动,既让家长亲自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同时加强亲子互动。家园沟通的主要途径包括:(1)专家座谈会。该活动主要是向家长传授专业育儿知识,就家长普遍存在的教育困惑进行解惑,并为家长间进行幼儿经验分享提供机会。(2)网络沟通。近些年来,家长微信群成了家园沟通的最主要渠道,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班级网站、交流平台等网络沟通渠道,便于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生活情况。(3)课余碎片化沟通。家长与幼儿教师的沟通应该具有及时性,从而避免因不良习惯固化而提升改变难度。所以家长与教师要有效利用来园时、放学后等碎片时间。
总结
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中强调了生活与教育的统一性,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参与与配合对幼儿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家园共育有空在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双方的通力合作能够提升幼儿生活教育的质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