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三教”改革是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而教学能力比赛则是“三教”改革的重要支撑,教学能力比赛与“三教”改革在服务于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三教”改革的有机统一和集中呈现,促进了教师能力提升、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更优化。
关键词:教学能力比赛 三教改革 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三教”改革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的根本要求,是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由注重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而教学能力比赛则是“三教”改革的重要支撑,已经从参赛对象(教师)、参赛内容(课程教材)、考查重点(教法)三个方面实现了“三教”改革的有机统一和集中呈现,将成为“三教”改革的重要抓手。
一、教师在“三教”改革中处于主体地位
教学能力大赛是以教学团队为参赛对象,教学团队是教师的横向联合,是教学能力比赛的主体。教师关涉职业教育“谁来教”的问题,在“三教”改革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三改”改革的关键一环。人才培养、大赛能力的展示,关键在教师。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一要重视培养教师的“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课程教学和技能大赛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二要引导教师务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组织教师参加专业提升研修和培训,夯实教师专业理论基础;组建专业研究团队,积极参与教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专业教学,提升课堂管理水平和教学效果。特别是掌握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关键技能应用等实践操作能力,提升教师改进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水平。对接“1+X”证书试点,探索适应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教师分级培训模式,培育一批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能力的教师。三要在学校建立技能大师培养机制,遴选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技术技能水平的骨干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和技术技能研究,保持技能先进水平;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组织企业技能大师交流培训、项目合作研发,培养技术技能强手。鼓励精英教师多带徒弟,多指导新人;不能有思想上的倦怠,要勇于参赛,不唯获奖,参与即是一种历练和提升,过程之美远胜于结果之美,比赛是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最快和最有效方式。
二、教材在“三改”改革处于核心地位
教学能力比赛比什么?比的是不少于12学时的公共基础课程或16学时的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而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正是教材,教学能力比赛显然离不开教材,因此,教材是教学能力比赛的重要内容。在“三教”改革中,教材事关职业教育“教什么”的问题,在“三教”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职教20条”提出校企双元开发国家规划教材。一要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教材开发,校企联合基于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组织重构,开发紧密贴近企业生产实际需求、注重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教学内容和教材;结合专业特点,深度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在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落实“课程思政”要求。二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以教材线下教学为主,各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及通识课教学平台等线上教学为辅的教学内容和资源体系,既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三要根据“1+X”证书制度试点的需求,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中,使课程内容始终紧跟生产实际和行业的新趋势。
三、教法在“三教”改中处于中枢地位
教学能力比赛重在“能力”二字,“能力”又经由“比赛”这一平台外显出来,不管是教育界前辈,还是教坛新秀,抑或是行业企业技能大咖,都可以依托教学能力比赛的平台呈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展现风采和能力,教法是教学能力比赛的核心关键。教法事关职业教育“怎么教”的问题,同样处于“三教”改革的中枢地位。“职教20条”提出,“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各地各校对接本区域重点专业集群,促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施团队合作的教学组织新方式、行动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新模式”。一要聚焦真实的教学,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进一步优化整合赛项设置,改变落后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变革中实现新的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创新“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的实践应用。二要校企携手、双元融合。采取“校企共同授课、双元有机融合”的方法,组建校企“双元结构”教师小组,广泛采用项目制、情境式教学,打造一批“技能之星”“创业之星”和“服务之星”。三要创造实践教学、边干边学的环境,在校内外建设实训基地和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学交替培养、订单班培养、顶岗实习实训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
关键词:教学能力比赛 三教改革 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三教”改革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的根本要求,是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由注重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而教学能力比赛则是“三教”改革的重要支撑,已经从参赛对象(教师)、参赛内容(课程教材)、考查重点(教法)三个方面实现了“三教”改革的有机统一和集中呈现,将成为“三教”改革的重要抓手。
一、教师在“三教”改革中处于主体地位
教学能力大赛是以教学团队为参赛对象,教学团队是教师的横向联合,是教学能力比赛的主体。教师关涉职业教育“谁来教”的问题,在“三教”改革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三改”改革的关键一环。人才培养、大赛能力的展示,关键在教师。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一要重视培养教师的“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课程教学和技能大赛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二要引导教师务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组织教师参加专业提升研修和培训,夯实教师专业理论基础;组建专业研究团队,积极参与教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专业教学,提升课堂管理水平和教学效果。特别是掌握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关键技能应用等实践操作能力,提升教师改进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水平。对接“1+X”证书试点,探索适应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教师分级培训模式,培育一批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能力的教师。三要在学校建立技能大师培养机制,遴选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技术技能水平的骨干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和技术技能研究,保持技能先进水平;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组织企业技能大师交流培训、项目合作研发,培养技术技能强手。鼓励精英教师多带徒弟,多指导新人;不能有思想上的倦怠,要勇于参赛,不唯获奖,参与即是一种历练和提升,过程之美远胜于结果之美,比赛是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最快和最有效方式。
二、教材在“三改”改革处于核心地位
教学能力比赛比什么?比的是不少于12学时的公共基础课程或16学时的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而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正是教材,教学能力比赛显然离不开教材,因此,教材是教学能力比赛的重要内容。在“三教”改革中,教材事关职业教育“教什么”的问题,在“三教”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职教20条”提出校企双元开发国家规划教材。一要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教材开发,校企联合基于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组织重构,开发紧密贴近企业生产实际需求、注重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教学内容和教材;结合专业特点,深度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在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落实“课程思政”要求。二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以教材线下教学为主,各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及通识课教学平台等线上教学为辅的教学内容和资源体系,既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三要根据“1+X”证书制度试点的需求,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中,使课程内容始终紧跟生产实际和行业的新趋势。
三、教法在“三教”改中处于中枢地位
教学能力比赛重在“能力”二字,“能力”又经由“比赛”这一平台外显出来,不管是教育界前辈,还是教坛新秀,抑或是行业企业技能大咖,都可以依托教学能力比赛的平台呈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展现风采和能力,教法是教学能力比赛的核心关键。教法事关职业教育“怎么教”的问题,同样处于“三教”改革的中枢地位。“职教20条”提出,“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各地各校对接本区域重点专业集群,促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施团队合作的教学组织新方式、行动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新模式”。一要聚焦真实的教学,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进一步优化整合赛项设置,改变落后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变革中实现新的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创新“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的实践应用。二要校企携手、双元融合。采取“校企共同授课、双元有机融合”的方法,组建校企“双元结构”教师小组,广泛采用项目制、情境式教学,打造一批“技能之星”“创业之星”和“服务之星”。三要创造实践教学、边干边学的环境,在校内外建设实训基地和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学交替培养、订单班培养、顶岗实习实训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