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培养全能型人才是学校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大学是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的主要阵地,因此大学教学管理应当受到足够重视。本文对当前大学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在当前环境下应当如何提升大学教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大学;教学管理;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大学教学管理关系着整个教学工作的进行,但长期以来高校管理模式的固化使得教学水平和质量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制度不完善,学生不配合,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不科学等,都深刻影响着大学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创新管理模式,让大学教学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一、当前大学教学管理现状的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大学可谓是学校与社会对接的窗口,因此与社会的接触也比较多,部分学生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产生逃课无心学习的行为。有的教师在校外通过开展副业赚钱,完全不能把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在上课时只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对学生的出勤率也不关心,造成学生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同时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不能真正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以上这些因素都对教学质量造成了影响。
2.学生配合度低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考核制度和标准基本都是上级部门制定,然后传达到学生这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根本没有参与决策的机会,一些制度和标准强制要求学生执行,对于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来说会产生不满情绪,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僵化,学生不愿配合,教学管理机制难以继续实施。
3.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不科学
教师除了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其他任务。教师的学术成果是对教师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学校还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打分。理论上讲,这种考核与评价方式是有必要的,可以对教师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由于方法不科学,可能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考核方面,学校将学术成果作为评价标准,那么有的教师就会把重心放在学术成果的研究上,而不注重课堂教学,忽略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打分是为了让教师改进自身的教学水平,反思不足进而提升自己,但是这种方式已被异化扭曲。学生出于对老师的敬畏,一般不会拒绝老师的要求,这样就导致了评价方式的形式化,有的教师为了获得高分,命令学生只许打高分,不许打低分。还有的教师的确在教学方面做得很好,但因为有些严厉,有的学生不喜欢,就给老师打了低分,这样做严重挫伤老师的积极性。长期下去,这种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只会阻碍教学的发展[1]。
二、提升大学教学管理水平的创新途径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自身的品格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大学不仅是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品格的关键阶段,教师的做法和风气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前部分高校教师由于自身立场不坚定,很容易被金钱利益所诱惑,从而被蒙蔽双眼,做出有违师德师风的事情。由于有“快速赚钱”的途径,这些教师便不再将心思放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认真、不负责,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针对这个问题,高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不定期进行考核,对失德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也要对先进教师进行表扬鼓励,为形成优良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氛围做出努力。
除了师德师风的培养,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也应当提升,当前高校教师逐渐年轻化,他们有高学历,却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所以要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鼓励他们积极创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能力[2]。
2.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
在任何情况下,严谨科学的制度体系都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对高校而言,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是教学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但目前部分高校在这方面做得还有欠缺,教学管理与监督不到位,导致人才培养进程缓慢。所以,高校必须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建立完整的规范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首先是管理方面,应当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就拿学校和学院之间的工作对接来说,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在各个学院的工作落实上,将各学院的工作职责具体化,扩大各学院的管理权限,让学院能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学校只需要对总体任务进行规划即可,类似课程的设置、教学任务的制定等问题则由各学院自行处理,这样会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其次是监督方面,应当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督。教学是否有效,一定程度上由学生决定,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设置了许多与专业毫不相关的课程,导致学生上课不愿学,还占用了大量时间,课程设置极不合理,教学质量低。学校应当对课程内容、教学任务进行监督,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3.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大学教学主要面向的对象,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是大学教学的一项任务和目标。大学生也是提升大学教学管理水平的一个主体,应当提升他们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多数高校基本都有学生会这一组织,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会的组织作用,依托学生会多举行竞赛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漏洞,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让学生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正确引导,学生会将会成为提升大学教学管理水平的一个有力主体。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大学教学的管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系统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各高校应当正确看待自身工作的不足,找准问题的关键,仔细进行分析和研究,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培养全能型、专业型人才不懈努力。
关键词:大学;教学管理;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大学教学管理关系着整个教学工作的进行,但长期以来高校管理模式的固化使得教学水平和质量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制度不完善,学生不配合,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不科学等,都深刻影响着大学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创新管理模式,让大学教学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一、当前大学教学管理现状的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大学可谓是学校与社会对接的窗口,因此与社会的接触也比较多,部分学生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产生逃课无心学习的行为。有的教师在校外通过开展副业赚钱,完全不能把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在上课时只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对学生的出勤率也不关心,造成学生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同时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不能真正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以上这些因素都对教学质量造成了影响。
2.学生配合度低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考核制度和标准基本都是上级部门制定,然后传达到学生这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根本没有参与决策的机会,一些制度和标准强制要求学生执行,对于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来说会产生不满情绪,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僵化,学生不愿配合,教学管理机制难以继续实施。
3.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不科学
教师除了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其他任务。教师的学术成果是对教师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学校还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打分。理论上讲,这种考核与评价方式是有必要的,可以对教师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由于方法不科学,可能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考核方面,学校将学术成果作为评价标准,那么有的教师就会把重心放在学术成果的研究上,而不注重课堂教学,忽略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打分是为了让教师改进自身的教学水平,反思不足进而提升自己,但是这种方式已被异化扭曲。学生出于对老师的敬畏,一般不会拒绝老师的要求,这样就导致了评价方式的形式化,有的教师为了获得高分,命令学生只许打高分,不许打低分。还有的教师的确在教学方面做得很好,但因为有些严厉,有的学生不喜欢,就给老师打了低分,这样做严重挫伤老师的积极性。长期下去,这种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只会阻碍教学的发展[1]。
二、提升大学教学管理水平的创新途径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自身的品格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大学不仅是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品格的关键阶段,教师的做法和风气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前部分高校教师由于自身立场不坚定,很容易被金钱利益所诱惑,从而被蒙蔽双眼,做出有违师德师风的事情。由于有“快速赚钱”的途径,这些教师便不再将心思放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认真、不负责,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针对这个问题,高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不定期进行考核,对失德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也要对先进教师进行表扬鼓励,为形成优良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氛围做出努力。
除了师德师风的培养,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也应当提升,当前高校教师逐渐年轻化,他们有高学历,却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所以要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鼓励他们积极创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能力[2]。
2.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
在任何情况下,严谨科学的制度体系都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对高校而言,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是教学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但目前部分高校在这方面做得还有欠缺,教学管理与监督不到位,导致人才培养进程缓慢。所以,高校必须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建立完整的规范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首先是管理方面,应当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就拿学校和学院之间的工作对接来说,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在各个学院的工作落实上,将各学院的工作职责具体化,扩大各学院的管理权限,让学院能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学校只需要对总体任务进行规划即可,类似课程的设置、教学任务的制定等问题则由各学院自行处理,这样会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其次是监督方面,应当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督。教学是否有效,一定程度上由学生决定,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设置了许多与专业毫不相关的课程,导致学生上课不愿学,还占用了大量时间,课程设置极不合理,教学质量低。学校应当对课程内容、教学任务进行监督,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3.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大学教学主要面向的对象,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是大学教学的一项任务和目标。大学生也是提升大学教学管理水平的一个主体,应当提升他们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多数高校基本都有学生会这一组织,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会的组织作用,依托学生会多举行竞赛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漏洞,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让学生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正确引导,学生会将会成为提升大学教学管理水平的一个有力主体。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大学教学的管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系统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各高校应当正确看待自身工作的不足,找准问题的关键,仔细进行分析和研究,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培养全能型、专业型人才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