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大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但是自制力比较差,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叛逆行为。为了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水平,高校就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在课程教学中努力渗透各种人文知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知道如何更好地关爱和尊重他人,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从而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 高校 语文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语文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知识中有很多讲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优秀的道德品质,将是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重要能力素质。因此,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就要强化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能够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还能更好地推动高校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人文素质通常指的是由知识、情感以及意志等多方面因素融合而成的一种内在品质,是对一个人的气质、修养的最好反映[1]。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具体来说就是借助于知识讲解、环境熏陶以及实践活动等将知识文化成果转变为人的内在气质和修养。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做人,更好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问题,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
二、高校语文课程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
1.对课文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在高校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对课文内涵的深度挖掘不再是让老师的教学活动只是停留在表面,单一地讲解课程考内容,而是对课文内容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进行深度挖掘,并对学生的人文意识进行培养,推动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不断提升。
比如,在“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课教学时,老师就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前向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形成初步的掌握,认真体会课文中对贫苦妇女的赞美之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对课文作者艾青所要表达的这一情感有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强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联系,这样学生就能了解和体会到每个人生存的不易,从而让其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好地善待和理解他人。比如,在课堂教学伊始,就可以让学生以课文题目为主题来进行研讨,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研讨中,学生可以针对诗歌的题目来进行学习,有的学生认为大堰河是保姆的名字,有的认为大堰河是生长地方村庄的名字,有的学生还会认为在这首歌创作的时候,艾青正在坐牢,就是以大堰河这个名字来更好地引发社会群体的共鸣。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要更多地进行肯定和鼓励,在课文内容讲解完毕之后,组织学生再次讨论这个问题,通过对这首诗进行深挖,让学生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背景有个全面地了解,掌握贫困妇女的艰难生活,同时学生就能更好地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善待别人,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意识,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2.注重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人文精神
在高校语文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主要方式就是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更好地感受人文精神,推动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提升[2]。比如,在“孔雀东南飞”这一课教学时,因为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来说是比较长的,所以老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就可以运用分组阅读的方式来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老师可以让每组学生都对所属部分进行认真阅读,接着以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并向全班学生陈述讨论结果。通过此类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碰撞,并深度地体会到小组合作教学的价值意义,如此不仅能够有效地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还能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此外,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将会让学生全面、主动、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来,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人文精神的魅力,以此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3.开展平等教学,将人文素质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在高校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到对每位学生都能一视同仁,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平等教学的重要价值,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课堂知识,同时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3]。比如,在“囚绿记”课程教学时,老师可以向学生详细地介绍作者陆蠡的基本情况,要让学生知道这篇文章是创作于1938年代上海。接下来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实施分组教学,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写学生来朗读这篇文章。在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阅读之后,老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了解的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有的学会学生说是作者的无奈之情,有的学生说是作者表达对祖国强大的希望。借助于提问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对文章阅读之后的感受,因为每个学生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就可以让别的学生形成争论。这种情形下,要求全班学生安静下来,就拿出粉色和白色的粉笔,让学生回到以下这两种粉笔的区别,学生就说只是颜色不同而已。这样老师就因势利导向学生说,每个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感悟是不同的,是有所差异的,但是作用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也不能要求别人的观点和自己一样。这样就能推动学生对文章背后的含义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让学生认识到平等教育的价值意义,最终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结语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具有十分深厚的人文底蕴,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也是与信息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能够推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增强。因此,高校语文课程教学中将人文教育融入其中,能够改变以往“唯理性”教育的弊端和不足,对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等进行良好的培养,推动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