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 要: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逐渐推进,将“以人为本”作为最基本的管理理念,开始在各个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我国高校所采用的传统教学理念,难以与当前时代发展相适应。为了保证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更好地发展,及时修补在教学管理时所面临的问题,高校需在教学管理中,将以人为本激励理论加入其中,从而调动教学秘书在工作时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激励政策;管理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本文主要从高校教学管理与激励理论概念入手,探讨激励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时所具备的必要意义,随后提出可靠的参考意见,希望教学秘书的工作需求得以满足,且更加充满活力地投入到工作中。 激励理论概念 从激励理论本质来看,就是在管理过程中,相关组织人员应当将有效的激励形式加入其中,确保管理获得最大化的效益。在管理心理学当中,激励理论占据核心位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激发与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行为动机,这样才能调动人们在工作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人们不断发挥个人潜能,由此获得最大化价值。从具体角度来看,激励理论就是能够满足人所提出的相关需求,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方法,作为管理学当中具备极高价值的原理,管理学也将其看作是激发人们产生持续动力的心理过程。所以在管理过程中,随着激励水平逐渐提升,会使成员产生较强的满意度,最终可以在完成任务时,付出更多的努力。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的特点 一是教学秘书工作形式变化万千。教学秘书每日都需要面对教务处人员、任课教师、上级领导等多个群体,每个学校对教学秘书工作内容有着相同的规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他们接触的人群较为繁杂,因此也使得工作变得复杂。教学秘书作为高校基层办事人员,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统计与教学相关的信息、整理与搜集材料等。随时接听电话、服从上级命令,这也是最基本的工作要求。
二是教学秘书队伍年轻化。因为教学秘书工作内容复杂,因此也决定了该队伍人员年轻化,只有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才能主动胜任这项工作。通过调查发现,教学秘书团队当中,百分之八十的人员,年龄小于四十岁,最小的为应届毕业生,拥有最好工作状态的人员,年龄在三十五岁左右。当教学秘书年龄在三十五岁左右时,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已经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且占据年龄优势,因此在工作中更是得心应手。
三是教学秘书岗位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教学秘书工作内容复杂、种类繁多,因此他们会出现精力透支的情况,有时需要加班,才能完成工作。有时他们也会遗忘某些重要的事情,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种风险通常来源于他们本身,但是通过改善工作方法、改变工作机制,也能使这类风险得以降低,并且提高教学秘书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关于激励理论应用所面对的问题 1.大部分高校教学管理未能对激励理论运用情况进行高度重视
在激励理论当中,弗洛德所提出的期望效用理论,受到人们的重视与认可,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设置目标。想要保证设置目标起到激励作用,就需要考虑到期望值和目标效价两个重点因素。当管理者的期望值和目标效价处于一个正向发展的情况时,就会对管理者所产生的行为动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果两者处于一个反向的情况,那么就会导致管理者行为动机激发情况受到影响。在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关于激励理论运用情况,笔者发现,大部分高校在工作中,未能对目标管理进行强化,同时在设置目标时,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导致其中的科学性受到忽视。
2.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激励设计缺乏民主性
目前来看,在教学管理中,高校虽然不断强调将“以人为本”作为办学理念,但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未能主动将民主性渗透到各项工作当中,其中也包括教学秘书激励工作设置情况。通常来看,高校在设置与教学秘书相关的激励机制和出台政策时,需要主动与教学秘书进行沟通,了解教学秘书所提出的需求。但是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大部分高校未能主动与教学秘书进行沟通与交流,同时也未为教学秘书提供宽裕的参与渠道 [1]。
3.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缺乏良好的创新意识
高校是我国事业单位之一,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同时也经历多次改革。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确保人事分配制度得到有效的优化与改进。但是因为我国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这就导致人们的思想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并且存在极高的惰性。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未能主动将激励理论加入其中,如果要求高校重视激励理论,那么很多高校会认为国家未出台有效的政策,或者上级所拨发的经费不足等,很难从现有基础出发对激励理论之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做好创新工作[2]。
四、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关于激励理论运用的有效方法
1.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进行结合
对激励理论进行分析后,笔者发现,人的需求通常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精神需求,另一个则是物质需求。精神需求主要指的是人类高层次需求,而物质需求通常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包括吃、穿、住、行等。与其他教师一样,高校教学秘书会受到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们更加追求精神需求,但是一项基本的前提就是,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包括住房、工资等,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高校需要保证自身所制定的激励政策,可以从教学秘书的需求出发,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互结合,通过有效的激励方式,确保高校教学管理获得良好的效果。
2.通过增强激励理论,保证民主性得以扩大
在教学管理中,大部分高校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存在浓厚的行政化色彩,这种色彩的出现,未能对教学秘书的工作动机行为进行重视,同时也未能将有效的方法加入其中。除此之外,教学管理缺乏民主参与性和灵活创新性,导致高校教学管理实效性受到影响。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将激励理论应用其中,需要不断提高民主性的地位,并且积极鼓励教学秘书主动参与到高校管理当中,由此弥补因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而对后期教学管理所带来的影响[3]。
3.加强高校教育队伍专业化建设
为了确保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激励理论得到很好的应用,就需要加强教学秘书质量建设,具体可参考下述这几个方面。一是对高校教育群体做好培训工作,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到激励理论所具备的重要地位,由此能够确保激励理论得到良好的应用。在科研与教学过程中,应当从新理论出发,开展相关的工作。二是对高校教育群体而言,因个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水平各不相同,所以在开展培训时,也需要做好分类培训工作,这样也能从教学秘书特点出发,制定更加完善且具有针对化的培训内容,确保教学秘书在工作中有更多的选择权。
4.采用公平公正的激励原则
高校在培养教学秘书时,应当放眼于未来,不能将目标定为单纯培养一名教学秘书,而是为其提供一个正确的努力目标,使其可以一步一个台阶,在工作中充满希望。激励理论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高校教育群体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此能够为高等教育更好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激励理论应用时,需要将公平、公正原则作为基本原则,因此要考虑下述几个方面:一是将公平性作为激励理论应用时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原则。随着高校教育不断推进,想要高校教育群体受到激励,必须牢牢遵守这一原则,并且确保教学秘书所获得的激励内容是公平公正的,以更好地体现出多劳多得的精髓,并且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4]。二是确保公正性这一原则,这时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激励评价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秘书群体按照学校所设定的目标开展工作。
5.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对于高校群体而言,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使激励理论发挥其真正的作用。高校应当对其进行大力支持,这样才能保证科学评价体系更加完善,且更快地建立起来,这时需要参考下述几个方面内容。首先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主动接受学生和教师的相关意见,制定出满足实际教学情况的相关标准,确保为教学秘书提供更好的奋斗目标与正确的奋斗方向。其次采用吸引性强、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教学秘书,不仅学院对其进行奖励,同时教务管理部门也应对其进行奖励,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教学秘书队伍中,设立横向评比机制,加强更多人员比较工作。对在评比过程中,获得优异成绩的教学秘书,院校可以提供职称晋升等奖励,由此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秘书的价值也能被完整地体现出来,以增强其在工作中的责任感与荣誉感,提高其工作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学秘书在高校运作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他们当前被无目标、繁杂、琐碎的工作状态所淹没,为了转变教学秘书在工作时的态度,就需要主动打造一个吸引性强、奖罚分明的教学秘书激励机制,由此提高其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一岗位中。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激励政策;管理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本文主要从高校教学管理与激励理论概念入手,探讨激励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时所具备的必要意义,随后提出可靠的参考意见,希望教学秘书的工作需求得以满足,且更加充满活力地投入到工作中。 激励理论概念 从激励理论本质来看,就是在管理过程中,相关组织人员应当将有效的激励形式加入其中,确保管理获得最大化的效益。在管理心理学当中,激励理论占据核心位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激发与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行为动机,这样才能调动人们在工作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人们不断发挥个人潜能,由此获得最大化价值。从具体角度来看,激励理论就是能够满足人所提出的相关需求,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方法,作为管理学当中具备极高价值的原理,管理学也将其看作是激发人们产生持续动力的心理过程。所以在管理过程中,随着激励水平逐渐提升,会使成员产生较强的满意度,最终可以在完成任务时,付出更多的努力。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的特点 一是教学秘书工作形式变化万千。教学秘书每日都需要面对教务处人员、任课教师、上级领导等多个群体,每个学校对教学秘书工作内容有着相同的规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他们接触的人群较为繁杂,因此也使得工作变得复杂。教学秘书作为高校基层办事人员,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统计与教学相关的信息、整理与搜集材料等。随时接听电话、服从上级命令,这也是最基本的工作要求。
二是教学秘书队伍年轻化。因为教学秘书工作内容复杂,因此也决定了该队伍人员年轻化,只有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才能主动胜任这项工作。通过调查发现,教学秘书团队当中,百分之八十的人员,年龄小于四十岁,最小的为应届毕业生,拥有最好工作状态的人员,年龄在三十五岁左右。当教学秘书年龄在三十五岁左右时,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已经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且占据年龄优势,因此在工作中更是得心应手。
三是教学秘书岗位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教学秘书工作内容复杂、种类繁多,因此他们会出现精力透支的情况,有时需要加班,才能完成工作。有时他们也会遗忘某些重要的事情,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种风险通常来源于他们本身,但是通过改善工作方法、改变工作机制,也能使这类风险得以降低,并且提高教学秘书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关于激励理论应用所面对的问题 1.大部分高校教学管理未能对激励理论运用情况进行高度重视
在激励理论当中,弗洛德所提出的期望效用理论,受到人们的重视与认可,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设置目标。想要保证设置目标起到激励作用,就需要考虑到期望值和目标效价两个重点因素。当管理者的期望值和目标效价处于一个正向发展的情况时,就会对管理者所产生的行为动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果两者处于一个反向的情况,那么就会导致管理者行为动机激发情况受到影响。在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关于激励理论运用情况,笔者发现,大部分高校在工作中,未能对目标管理进行强化,同时在设置目标时,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导致其中的科学性受到忽视。
2.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激励设计缺乏民主性
目前来看,在教学管理中,高校虽然不断强调将“以人为本”作为办学理念,但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未能主动将民主性渗透到各项工作当中,其中也包括教学秘书激励工作设置情况。通常来看,高校在设置与教学秘书相关的激励机制和出台政策时,需要主动与教学秘书进行沟通,了解教学秘书所提出的需求。但是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大部分高校未能主动与教学秘书进行沟通与交流,同时也未为教学秘书提供宽裕的参与渠道 [1]。
3.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缺乏良好的创新意识
高校是我国事业单位之一,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同时也经历多次改革。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确保人事分配制度得到有效的优化与改进。但是因为我国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这就导致人们的思想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并且存在极高的惰性。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未能主动将激励理论加入其中,如果要求高校重视激励理论,那么很多高校会认为国家未出台有效的政策,或者上级所拨发的经费不足等,很难从现有基础出发对激励理论之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做好创新工作[2]。
四、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关于激励理论运用的有效方法
1.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进行结合
对激励理论进行分析后,笔者发现,人的需求通常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精神需求,另一个则是物质需求。精神需求主要指的是人类高层次需求,而物质需求通常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包括吃、穿、住、行等。与其他教师一样,高校教学秘书会受到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们更加追求精神需求,但是一项基本的前提就是,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包括住房、工资等,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高校需要保证自身所制定的激励政策,可以从教学秘书的需求出发,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互结合,通过有效的激励方式,确保高校教学管理获得良好的效果。
2.通过增强激励理论,保证民主性得以扩大
在教学管理中,大部分高校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存在浓厚的行政化色彩,这种色彩的出现,未能对教学秘书的工作动机行为进行重视,同时也未能将有效的方法加入其中。除此之外,教学管理缺乏民主参与性和灵活创新性,导致高校教学管理实效性受到影响。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将激励理论应用其中,需要不断提高民主性的地位,并且积极鼓励教学秘书主动参与到高校管理当中,由此弥补因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而对后期教学管理所带来的影响[3]。
3.加强高校教育队伍专业化建设
为了确保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激励理论得到很好的应用,就需要加强教学秘书质量建设,具体可参考下述这几个方面。一是对高校教育群体做好培训工作,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到激励理论所具备的重要地位,由此能够确保激励理论得到良好的应用。在科研与教学过程中,应当从新理论出发,开展相关的工作。二是对高校教育群体而言,因个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水平各不相同,所以在开展培训时,也需要做好分类培训工作,这样也能从教学秘书特点出发,制定更加完善且具有针对化的培训内容,确保教学秘书在工作中有更多的选择权。
4.采用公平公正的激励原则
高校在培养教学秘书时,应当放眼于未来,不能将目标定为单纯培养一名教学秘书,而是为其提供一个正确的努力目标,使其可以一步一个台阶,在工作中充满希望。激励理论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高校教育群体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此能够为高等教育更好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激励理论应用时,需要将公平、公正原则作为基本原则,因此要考虑下述几个方面:一是将公平性作为激励理论应用时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原则。随着高校教育不断推进,想要高校教育群体受到激励,必须牢牢遵守这一原则,并且确保教学秘书所获得的激励内容是公平公正的,以更好地体现出多劳多得的精髓,并且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4]。二是确保公正性这一原则,这时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激励评价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秘书群体按照学校所设定的目标开展工作。
5.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对于高校群体而言,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使激励理论发挥其真正的作用。高校应当对其进行大力支持,这样才能保证科学评价体系更加完善,且更快地建立起来,这时需要参考下述几个方面内容。首先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主动接受学生和教师的相关意见,制定出满足实际教学情况的相关标准,确保为教学秘书提供更好的奋斗目标与正确的奋斗方向。其次采用吸引性强、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教学秘书,不仅学院对其进行奖励,同时教务管理部门也应对其进行奖励,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教学秘书队伍中,设立横向评比机制,加强更多人员比较工作。对在评比过程中,获得优异成绩的教学秘书,院校可以提供职称晋升等奖励,由此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秘书的价值也能被完整地体现出来,以增强其在工作中的责任感与荣誉感,提高其工作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学秘书在高校运作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他们当前被无目标、繁杂、琐碎的工作状态所淹没,为了转变教学秘书在工作时的态度,就需要主动打造一个吸引性强、奖罚分明的教学秘书激励机制,由此提高其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一岗位中。